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5章独门生意





  顾念收柴火,一担干松枝收五文钱,稻草收三文钱,村里的人烧的柴都是自砍自用,大家都靠自己上山砍柴来烧柴,所以从来没有有人用钱收购柴火的事情。

  一听说柴火也能卖钱,村里人顿时稀罕坏了,有人真挑树枝去试了试,果然一担松枝换了五文铜钱。

  顿时,村里这个消息如炸雷般传开,大家纷纷把自家院子里囤的松枝挑到顾念的收购点卖。

  才一天,这些从村里收来的松枝柴火就堆积如山。快要把场院的一角堆满了。

  这时候,顾念之前买的三匹老马派上了用场,顾念给老马安上了板车,把柴火装满一板车。运回砖窑。

  从祠堂到砖窑,路并不远,柴火虽然重,但车下面是木质的车轮,车轱辘运转起来,再多的柴,马都拉得很轻松。

  三匹老马持续不断地运送着柴火,很快就把柴火都运完了。顾念之前还担心柴火不够用,立马就解决了。

  说起来,还是顾念手头上的资金足,卖镜子的钱就够烧好一阵钱了,包括工人的人工费用、砌砖窑的成本、收柴的钱等等。

  村长见万事俱备,便让顾念等他挑一个黄道吉日,才封窑点火。

  砖窑长15米,高4米多,顾念让雇工把阴干的砖坯一块一块运进窑炉里,这窑足了5多块的砖头。

  按照村长挑的黄道吉日,顾念准备了酒水、三牲,祭拜了各方神灵,这才宣布点火。

  点火仪式由村长亲自进行,他拿着火把,将窑炉里的柴枝点着,熊熊的大火很快在炉膛里燃烧。

  点火之后,这炉窑每天都要烧大量的松枝柴火,村民们知道这事儿,连家里积存的松枝都清空卖出,他们谁都没想到,柴火也能卖了赚钱。

  他们原本上山打柴,纯粹就是自用,如今砍柴因为顾念砖窑收柴火,也成了一门营生。可以赚钱了。

  于是村里人都骚动起来,除了下地,就是上山打柴,连1来岁出头的半大小子,也被赶到山上去砍柴。

  山上野物多,孩子不让进深山,只在村子附近砍柴,倒也相安无事。

  柴要晒干了,砖窑才烧,而且最喜欢收结实耐烧的松木,慢慢的,砍柴的人也掌握了规矩。知道粗壮的柴火才会卖好价钱,差的柴火价钱就低,大家慢慢送来的都是结实耐烧的松木柴。

  砖窑的需求决定了柴火的品相,所以根本就不用顾念操心,收来的柴火质量越来越高。

  然而,让顾念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收柴火给村民收入破了口,村里的大人小孩口袋有了活钱,村里小商小贩的生意竟然因此而兴盛起来。

  张银花最有体会了。

  她的冰饮摊点开张了,一张矮桌,几张竹凳,这就是她全部的投资了。

  一文钱能喝一竹筒蜂蜜冰橙汁。虽说赚钱不容易,但总有一些大手大脚、舍得花钱的人,热了渴了,就在张银花的摊子上用一个铜板,畅饮一番,冰爽一下。

  大夏天的,还能有冰喝,大家都觉得很稀奇。

  不过。张银花却保守着制冰的秘密,从不告诉人家她的冰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她的冰饮摊成了这里的独一份,生意从开张就一直很好。

  张银花只顾着做冰饮,收钱,收的铜板直接扔在竹筒里,也没去数。

  第一天晚上收摊回家,她数了一下放在竹筒里的铜板,激动得手都发抖了,对孙秀嚷嚷道:

  “阿秀,妈今天竟然赚了5个铜板,如果天天如此。一个月岂不是能够赚一两银子?”

  扣除七七八八的成本,一个月15文钱,确实能赚一两银子,一年就能赚12两银子。这个数字着实惊人。

  孙敢如果上山打猎,一年也不过赚1来两银子,因为打猎也要靠点运气,有时候上山都能打到猎物。有时候十天半月都打不到,所以平均算下来,也不过1来两银子,这已经算是很高的收入了。

  没想到,她摆个摊子卖冰饮,就能赚到这么多钱,简直了……

  孙秀听到母亲激动的声音,过来帮着一数,也很吃惊,她原先还觉得,这种小摊子,怕是没啥赚头,娘亲一天到晚守在那,怕是白辛苦了。没想到竟然有这么高的收入。

  这时孙秀又想起顾念说的蛋糕,便对母亲道,不如蛋糕也做做卖吧?看看能不能再多赚点。

  “说得也是哦!”张银花经过第一天摆摊。这下有信心了,原本还担心这浪费了面粉糖,现在也不心疼了。

  她找来面粉和糖,鸡蛋,按着顾念说的方法,做了起来。

  不过现在没有模具,没办法做顾念说的什么心形、圆形蛋糕。

  蛋糕做好之后,张银花只能够用竹刀将蛋糕切成一块一块的。按个头卖,大块的卖两文钱,小块的卖一文钱。

  孙秀帮着母亲一起做,母女俩按着顾念教的办法,还真把蛋糕做成了,像模像样的,母女俩折腾着,就到了半夜。

  孙敢到外面去找人喝酒,回家的时候看到厨房灯还亮着,进去一看,屋里香喷喷热腾腾的。孙敢便问她们母女怎么这么晚了还不睡觉。

  孙秀把做好的蛋糕拿给父亲吃,又拿了冰饮给他喝。

  张银花则说起今天赚了5文铜钱的事,孙敢也大为吃惊,说:“小摊子竟然这么好赚吗?想不到小小的冰饮,竟有这么大的赚头。”

  “说是小小的冰饮,但你要想,若是没有阿念告诉我制冰的技术,哪有冰饮可卖呀?

  普通的凉白开,加上蜂蜜和酸橙,人家也不一定要喝啊,喝的就是夏天那种透心凉的劲。”

  张银花很念顾念的好处。

  “确实如此!”孙敢点点头,感慨地道,“阿念真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这么多年过去,都是咱们在照顾他们家,没想到,有一天也来轮到她能照顾咱们家。”

  第二天,张银花不光卖冰饮,还卖蛋糕,小吃摊一开业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张银花挑的小吃摊的地点实在好,就在顾念收柴火点边上,甚至就是直接在柴火点的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