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从岁月道果开始成圣第82节(1 / 2)





  夜幕降临,春雨淅沥,文院考场号舍内,考生们准备好的灯盏纷纷点亮,如黑夜星火,阑珊出一片朦胧。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桃花应满径。

  ……

  ……

  当卷题发放后,外界也皆是得到了具体的考题。

  不少勋贵大府内,已然有儒士在剖析考题,对考题进行解答,待一些考生出考场后,可进行答案的甄对,使得心中有数。

  当然,更多的府邸,纯粹就是对考题的好奇。

  林府,天波水榭。

  李幼安、林四爷与花夫人正在闲聊,三人赏着水榭春雨夜色,就着烛火光辉,观看着卷题上一些有特色的题目。

  “大赵南迁五百载,元蒙皇帝仍气吞万里,麾下悍将无数,问:论北伐与否。”

  花夫人慵懒的将此题的题目念叨了出来。

  天波水榭中,顿时传出了一声略带玩味的轻笑。

  “果然是只有那位秦相爷才会出的题。”

  李幼安嗤笑着摇了摇头。

  “这题明显就是个划分立场的题目,安乐此题不用想,一分将不得。”

  李幼安就着夜色,饮了一口茶,道。

  林四爷眸光中亦是闪烁过一抹无言,摇了摇头,轻叹一口气。

  “以安大家的脾性,这题肯定会给出北伐答案,奔马图就可看出其意气,又得前辈所赠青山,若是选择顺着题干,主推放弃北伐,维持当下之局,那就着实是可笑了。”

  “低眉折腰本就不是安大家的风格。”

  林四爷很自信道。

  李幼安和花夫人自然皆是懂得这个道理。

  “现在看来,安乐不会真连殿前会试都入不得吧……”

  花夫人抿了下红唇,不由道。

  天波水榭中,气氛顿时古怪了起来。

  李幼安捧着热茶,轻饮一笑:“那倒未必,要入殿前会试也简单,除此大题,其他题目尽数答对便可,不算什么难事。”

  林四爷斜了李幼安一眼,你是状元你了不起啊?

  ……

  ……

  对于普通的文士儒生而言,夜深了便需要休息,养足精神方可于明日继续作答。

  但对于修行者而言,心神充沛,煌煌如烈阳,自是无需睡眠亦可精神清明。

  夜深了,安乐依旧在答题。

  除了那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其他的题目于安乐而言,并不算难,前身能够以十八岁年纪取得举人功名,在作学问上自是有一手,安乐修行之后,记忆更加深刻。

  很多学问,很多问题都镌刻在脑海,思考之时,如春风吹落的瓣瓣桃花,那些答案便记录在桃花上,他只需捻起一瓣桃花,抄写其上答案便可。

  春闱第一场有三日时间,然而安乐不过一日,便将题目俱是答了七七八八。

  终于,安乐翻到了最后一道“论北伐与否”的大题。

  视线落其上,凝神盯注了许久。

  如今大赵皇族之中,主张北伐者其实不少,但大多皆为武庙武将,例如大将军叶龙升,武魁狄藏等强者。

  可文院的大多数儒生都不愿北伐,认为北伐不仅仅是武将之事,乃天下万民之事,北伐若起,必定劳民伤财,打破五百年所营造的繁荣局势,这也成了文院与武庙五百年来争端愈发炽烈的一个主要原有。

  立场、道统、见知等等原因,直接导致了二者矛盾的加剧,争锋相对不休。

  安乐一手托着下巴,沐浴烛光,开始陷入思考,于他而言,这道题其实已然有了答案。

  大赵南迁五百载,繁华如梦蚀骨销魂,早已磨灭了太多人的斗志,忘却了曾经那场壮烈而被悲怆至极的南迁之举,可安乐不与同,他曾观赵黄庭的流金岁月,亲眼目睹了那一场悲歌。

  他曾见武将泣血哭嚎的不甘,曾见文武官员跪伏船板,面朝故土的哭泣自责,也曾见有人愤怒至极拎起破竹剑便杀向那天下第一的元蒙皇帝。

  正如唯有那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方能解心中之愤懑。

  秦相作为极力反对北伐之人,既然出此题,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筛选与敲打。

  安乐很清楚,这一题,他大抵上是不会得多少分了。

  既然如此,那小心翼翼的作答毫无意义,何不放开了作答,肆意纵横笔墨,直抒胸臆!

  一念及此,安乐唇角不由一挑。

  心神竟是微微兴奋,提笔蘸饱墨,沉思几许,开始于卷题空白处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