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章璀璨的文明(1 / 2)





  第四章

  璀璨的文明

  古埃及人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探索远远超过了现代人的理解,他们通过最原始的方法探知这个世界,并且掌握了很多精深的原理。不管是天文学、数学还是医学,古埃及人在不同的领域之中都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发现与发明,象形文字、太阳历、数学、建筑、诗歌等多个领域之中的耀眼成就,引导了后世的追随者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去认知这个世界,更为许多现代文明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古老的象形文字

  在古埃及灿烂的文明之中,象形文字是它最重要的标志。作为图画文字的发展,象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初具雏形,至公元前3500年,埃及先人从图画开始演变,在陶器、印章、石片、骨片上,用简单的笔画形象地描绘下图形和符号。这样的文字经过长期的发展之后,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象形文字,为埃及古文明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象形文字起源

  象形文字这个名称来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神圣的雕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名字,是因为希腊人第一次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几乎都是在神庙的墙壁上,所以象形文字被认为是专门用于神庙的文字。

  在古埃及人从图画演变出象形文字之初,任何一种可以画得出的物体都可以用该物的图形表示,如圆圈中加一点表示太阳,三条波浪线表示水,这是最初的表意符号。这样的表意符号还可以表示具体动作,一个人将手放入口中代表“吃”,一前一后迈开双腿代表“走”。后期的表意符号还有了引申义,太阳也可以表示白天,吃的动作也可以表示饥饿、说话、热爱。有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用引申和表意相结合的办法,如一根鸵鸟羽毛代表“真理”,因为鸵鸟双翼羽毛是一样长短的。棕榈树叶图形代表“年”,因为古埃及人发现棕榈树一年只长出12杈树枝。

  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与古老的象形文字。

  随着象形文字的发展,除了表意符号之外,也出现了丰富的表音符号。它们有一部分是由表意符号转化而来,如画一张嘴表示r音,画一只脚表示b音,嘴和脚的图形都放弃了自身含义而被赋予了一定声音。埃及象形文字中的表音符号包括24个单辅音(一音一符)和大批的双辅音(两音一符),以及部分三辅音(三音一符),而最常用的还是这24个单辅音。

  象形文字的书写方式是从右至左,只有极少数是从左向右书写,也有一部分是从上向下。为了让文字具有对称之美,有一部分象形文字从中间起笔,向左右两个方向分写。为了易于辨认,表示人和动物的图形符号总是面朝着文字的起点,这个特征也帮助后世的研究者理解了更多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最初可以用于一切方面,不管是记载历史、宗教仪式,还是诗歌、法典、祈祷文等,也会被镌刻在神庙或墓室的墙壁上,石碑、石棺、雕像、金属和木质器物上也很常见,也有一些是书写在形似芦苇叶的纸草纸上。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形文字越来越限于纪念碑,偶尔也会出现在陶片上。最晚的一块象形文字石刻在阿斯旺附近的菲莱岛上被发现,称为菲莱铭文,制作于公元394年。

  在埃及现存的古老资料中,象形文字可谓随处可见,它们也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宝贵资料。

  ◎演变与发展

  古埃及文字出现之后,一直处于演变过程中,经历了象形文字、祭司体文字、世俗体文字和科普特文字4个发展阶段。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但体系复杂,难以书写。因此到了第五王国时期,从象形文字之中简化出了一种草体字,也就是祭司体文字。至公元前700年左右,一种更草的字体出现,这就是世俗体文字,它被广泛运用于托勒密时代的多个方面。到公元前332年,埃及被希腊征服,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埃及本土语言和文字都受到了希腊语的冲击,互相融合,形成了包含了大量希腊词汇的科普特语。

  古埃及壁画及象形文字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象形文字和它的衍生文字因为各种原因被改变。公元640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甚至下令取缔埃及境内所有的语言文字,导致科普特语也逐渐被阿拉伯语代替,在16世纪濒于灭绝。而真正的象形文字早在4世纪就已经完全灭绝。即便如此,象形文字带来的影响却一直延续着,腓尼基人借鉴它创造了腓尼基字母,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加入元音字母,形成希腊字母。后来,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为西方各国字母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象形文字解密

  从外部特征来看,象形文字既是一种表意文字,也是一种表音文字。同时,和其他语言一样,象形文字也存在着大量非规则形式,风俗、宗教信仰、习惯性写法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从希腊和罗马统治埃及开始,统治者就非常赞赏那些用象形文字镌刻的铭文,并致力于解读象形文字的含义。罗马皇帝曾经将许多埃及方尖碑运送到罗马,竖立在广场之中,大力研读。埃及学者赫拉波罗在5世纪时也开始研究象形文字,并用科普特语撰写了《象形文字》一书,对埃及象形文字提出了许多见解,对后世的释读者产生深远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在大力提倡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同时,也关注了埃及文明,很多学者都来到埃及收集铭文,让赫拉波罗之后沉寂了1000多年的象形文字解读又出现了热潮,其中最著名的释读者便是罗马大学教授、神父阿塔纳西乌斯·基歇尔,他在1636年出版《科普特语和埃及语的先驱》,为象形文字和科普特语研究释读奠定了基础。

  1762年,法国学者巴斯勒密指出,象形文字中用椭圆形圈起来的是国王名字。1785年,另一位法国东方学家奎尼丝试图证明中国古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具有同一性,属于同一语言系统,这都是向着正确释读象形文字迈出的脚步。而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对埃及古迹十分欣赏,带去了175名各类专家、学者组成的科技团,责令他们收集、整理和研究埃及文物古迹。1799年7月,法军在尼罗河口西端修筑战壕时发现了写着3种不同文字的罗塞塔石碑,引起了语言学家的重视。他们首先解读了石碑下方希腊文内容,然后通过对照解读了石碑上端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罗塞塔石碑的出现是古埃及象形文字研究的重大突破,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科学家、语言学家托马斯·杨通过对世俗体文字划分成组,让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成功释读象形文字的关键。

  象形文字最后的成功释读是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的,他从小便对埃及学有浓厚兴趣,钻研了古代语言、古代史和科普特文之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研究,得出了象形文字既是一种表音文字,也是一种表意文字的结论。商博良的研究让他成为象形文字真正的释读者,1822年,他在巴黎科学院的学术会议上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就象形文字释读进行了专题报告,这一天也是埃及学这一新兴学科的诞生日。自这一日起,对埃及文明、象形文字的研究真正呈现出科学性、体系性的推进。

  在人类文字形成的过程中,埃及象形文字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记录了埃及的古代文明,更对现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阿努比斯和象形文字。阿努比斯是埃及导引亡灵之神,长着狼头人身。

  史上最早的太阳历

  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们必须知道天时,从人类有了农业与游牧生活开始,便试着制定历法。古埃及人利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开始了天文学的研究,并且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尼罗河的启迪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古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就开始研究尼罗河涨落和天象之间的关系。每年的6月15日,尼罗河泛滥的第一个洪峰就会达到孟斐斯。与此同时,在尼罗河下游,早晨可以看到天狼星与太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他们将这个时间点雕刻在竹竿上,并每年加以比较,发现两次泛滥之间总是相隔365天。

  天狼星被古埃及人尊为伊西斯女神,据说尼罗河的泛滥是因为她的眼泪而引起。每年泛滥日与天狼星出现的日子吻合,这一现象启迪古埃及人确立了回归年的算法,将尼罗河泛滥、天狼星出现的日子定位每年的岁首,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有30天,12个月合计为360天。而另外的5天分别献给大地和植物之神奥西里斯家族的5位神祇,庆祝他们的诞生,是年终享宴的日子。

  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后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与伊西斯女神(右)。

  根据尼罗河涨落和庄稼的生长情况,古埃及人还将每年的12个月划分为3季,每季4个月。第一季叫作“阿赫特”,意为“泛滥”。因为这个季度是尼罗河泛滥的季节。第二季叫作“佩雷特”,意为“出”,因为这个季节虽然是埃及的冬季,但此时尼罗河的洪水开始退去,留下肥沃的淤泥与土地,幼芽也随之出土,是播种和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第三季叫作“夏矛”,意为“无水”,这个季节属于埃及的夏季,干燥无雨,也是收获并贮藏谷物、收拾田地的季节。人们在这一季里做好准备,迎接下一个尼罗河泛滥季的到来。

  ◎深远影响

  根据尼罗河的潮水启迪,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太阳历,它的历法简明、实用,对于后世通用的公历产生了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

  古埃及太阳历对于农事的安排虽然已经非常准确,但因为他们不知道置闰,所以太阳历与回归年(地球围绕太阳准确公转一周)之间还是存在1/4天的误差,这导致每过4年就会有1天的误差出现。天狼星的运行周期是1460年,经过一个周期之后,这种误差积累成了1年。古埃及人在长期使用太阳历的过程中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因为太阳历推行时间太久,以至于无法纠正。

  公元前238年,托勒密三世曾经下令每4年增加1天,以纠正太阳历的误差,但并未被埃及人接受。一直到根据月相周期制定的古罗马历法出现,罗马政府在历法中加入了闰月,才让历法和季节得到了较好的调整。公元前59年,儒略·恺撒请天文学家所西尼斯以埃及太阳历为蓝本,修改罗马历法,每年设为12个月,一年为365又1/4天,置平年、闰年之分,让太阳历更加接近回归年。改革之后的新历,被称为“儒略历”,从公元前45年元旦起开始在罗马使用。

  埃及国王托勒密三世像。托勒密三世曾试图纠正太阳历,但并未成功。

  公元6世纪,基督教会实力扩大,一个名叫迪奥尼西的基督教天文学家提出了基督教创始人耶稣诞生于公元元年的说法,将这一年作为“公元”,拉丁文意为“主的生年”,此前称为“公元前”。迪奥尼西的主张获得教皇支持,公元纪年法经过几次修订后成为西方世界沿用的纪年法。

  探根究源,古埃及太阳历影响了全球纪年法的使用,现在世界各国通用的历法都源于埃及,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世人对埃及古贤致以无上的敬意。

  神奇的天文学

  古埃及天文学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公元前6000年间,尼罗河流域农业得到发展,至公元前4000年初尼罗河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国家逐渐形成,出于农业生产的必要,必须对尼罗河泛滥做出准确预报,天文学也就此萌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古埃及人在天文学领域创立了令现代人瞩目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天文与建筑

  古埃及有文字记载开始,便有了关于天文学的记录。早期的埃及天文学知识大多掌握在祭司僧侣的手中,对天空的观测和对天象的解释都是僧侣们独揽大权。他们把一切天文知识归结为神的启示,在神庙中设立“守业者”,世世代代观测记录天象。从公元前31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到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埃及天文学不断积累、发展,金字塔建筑和早期太阳历的编订都属于这一时期。

  古埃及的很多建筑都符合天文学规律,这让人们不得不赞叹古埃及文明的先进。

  埃及人所掌握的天文学有多精深,从金字塔和神庙建筑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吉萨大金字塔的东南角和西北角仅差半寸,塔高乘以10亿即可得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千米,通过塔的子午线将大陆和海洋平分为相等的两半。此外,在北纬30度以南2千米的地方有一座金字塔,进入该塔地下宫殿的北通道,与地面构成30度角,正好对着北极星。更不用说拉美西斯二世所修建的阿布辛贝勒神庙中,每年两次的太阳节阳光可以精准地射进神庙。所有这一切都通过现代测量仪器得到验证,没有足够的天文知识都是无法做到的,让现代人目瞪口呆。

  ◎历法与天体规律

  古埃及天文学的成就除了太阳历之外,还有各种天体运行规律的探索。从埃及神庙和坟墓之中的浮雕、绘画中可以发现,他们对于天空星座非常熟悉,天鹅座、仙后座、猎户座、天蝎座等著名的星座图都曾经出现在出土的棺盖和绘画中。

  为了更加精准地判断季节,古埃及人还创制了旬星法。他们将黄道带的恒星分为36组,每过10天,在日出前的东方地平线上,就会有一组新的旬星出现。某一组旬星预示着某个旬日的到来,在第三王朝时期的文物之中就已经发现了关于旬星的记载,说明旬星制创立极早,更证明了埃及天文学的历史悠久。

  在卡尔斯堡发现的第九号草纸中,记载了古埃及特殊的阴阳历,那是一种专门为祭祀时杀羊告朔而创立的,将每年划分为365日,25年有9个闰月,每个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7日,这是比太阳历更加精准的历法体系。他们还制作了特制的漏壶,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高度的流水量,从而计算每天昼夜的12个小时。还有观察子午线的特殊天文仪器圭表和日晷,堪称是最古老的天文仪器。

  古埃及人眼中的宇宙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盒子的底是凹形大地,天是盒子顶,星月是悬挂在天上的灯,环绕在大地周围的是宇宙之河。尼罗河是宇宙之河的支流,太阳神每天驾船从天空经过,从而产生昼夜。他们对于天文学的贡献和对天体规律的认识,是古代埃及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后世阿拉伯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开罗因此在中世纪成为与巴格达、大马士革并列的阿拉伯天文学三大中心之一。所有的这些贡献,都是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基石,对于人类认识宇宙是不可磨灭的功绩。

  精准的数学

  科学技术发展是古埃及文明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中尤其以数学的成绩最为引人注目。从现有的文献之中,可以发现古埃及人数学知识非常丰富,包括算术、代数和几何,都有很多重要贡献。并且他们还将这些成就运用在生活和实践中,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推动。

  ◎纸草文献与算术

  对于古埃及数学成就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中王国时代的两部纸草文献《莫斯科纸草》和《莱茵德纸草》。

  《莫斯科纸草》成书于公元前1850年前后,是埃及最古老的数学纸草卷,主要内容是数学问题和解答,共收录了25道题。其中包括正方形底边截头角锥体(金字塔)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是其他古代数学文献中所没有的。《莱茵德纸草》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纸草文件,作者是一名古埃及叫作阿赫美斯的书吏。这部纸草收录了85个数学问题和解答,内容涉及财政支出等问题。

  《莱茵德纸草》书影

  从纸草文献之中可以发现,古埃及人已经开始采用10进位的象形符号,从1到百万均有不同的象形文符号,但却没有表示0的符号。一竖表示数字1,一段绳子表示数字10,一卷绳子表示100,荷花表示1000,手指表示10000,蝌蚪代表100000,而举起双手的人表示巨大或永恒的符号,表示1000000。同时,与众不同的长度单位也是埃及数学形式的显著特色,这些单位由指、掌、脚掌和肘组成。

  ◎代数与几何

  古代埃及已经有代数的萌芽,这体现在保存下来的数学演算习题纸草之中,有一些求取未知数的题目甚至相当于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古埃及人将“未知数”称为“堆”,可见这些运算多与计算粮食有关。

  由于古埃及人必须计算尼罗河每年因泛滥而流失或增加的土地面积,从而预算谷仓存粮或者建筑项目所需要砖块的数目,几何也就在实际需要之中产生了。

  几何学(geometry)一词的本意是“土地测量”,古埃及人在几何学中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圆面积的计算,而且粗略地接近了后人所算出的圆周率。在计算体积的时候,古埃及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掌握了圆柱体体积等于底边面积乘以高的方法。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更学会了计算角锥体或截头角锥体的体积的方法。

  古埃及的几何知识都具有实用性质,尼罗河每年泛滥,耕地面积和地形经常变化,天地的界限在泛滥时遭到破坏,测量人员就用几何方法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公元前5世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周游埃及全境,并在所著的《历史》一书中描写了古埃及国王如何通过土地面积来征收赋税的方法。根据铭文记载,第十二王朝开国君主阿美涅姆赫特一世曾经巡游全国,划分疆土,重新划定疆界。在许多贵族坟墓的壁画之中,也出现了描绘国家官员对田地进行测量登记的场面。

  《莱茵德纸草》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纸草文件,但它所记录的数学公式却在几千年后依然先进。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之中,古埃及人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丈量土地、修造运河、计算收成和劳工军队给养等需要,都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作为一个讲求实际的民族,古埃及人通过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并非基于任何抽象原理,虽然使用的方法极其原始,但成就却显得无比辉煌。

  神秘的木乃伊

  世人眼中的木乃伊,是好莱坞电影中的神秘鬼怪。可历史上的木乃伊,却代表着古埃及在医学上的卓越成就,它涉及到解剖学、防腐技术、缝合技术、整形技术等一系列医学内容,复杂而又系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之一。

  ◎木乃伊的传说

  在众神还和人间亲密来往的久远年代,地神塞布的儿子俄西里斯是埃及的法老。他勤劳而聪敏,教会人们耕种、做面包、酿酒、开采矿石,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爱戴他,敬仰他,将他当作尼罗河之神,坚信是他赋予了人类生命。

  法老俄西里斯和女神奈芙蒂斯壁画

  塞布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塞特,心胸狭隘,心肠歹毒。他嫉妒哥哥俄西里斯的地位,便想方设法谋害哥哥。

  这一天,塞特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邀请了许多王孙贵族,当然也包括法老。宴会进行到一半时,塞特说有个小游戏活跃气氛,他命人搬上来一只镶满珍贵珠宝的黄金箱子,对众人说,谁能躺进去,箱子就归谁。俄西里斯在众人的推举下,无奈地躺进箱子。谁料到塞特立刻锁好箱子,将箱子沉到了尼罗河底。

  年轻的王后、女神伊西斯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找回了丈夫的尸体。但塞特心有不甘,又将尸体偷走,并将其分解成48块,丢在了全国各地。伊西斯又跋山涉水,走过了几十个城市,分别找到了丈夫的碎尸,将它们各自就地掩埋。

  巨大的悲伤再加上已经怀孕的身体,让伊西斯难以管理国家,塞特趁机夺取政权。10个月后,孩子出生,他从小就是个勇士,一心要为父亲报仇。成年之后,他果真打败塞特,成为新的法老。他将父亲的尸体从各地挖掘出来,拼成了完整的尸身,并用特殊的方法将其制成干尸,最后又在众神的帮助下让父亲复活。

  不过,俄西里斯是在冥府复活,他成为冥府的管理者,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和对人间法老的保护。

  这就是木乃伊由来的传说。

  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会在一定的时机回到肉身,所以尸体一定要精心保护,不能任其腐烂,所以诞生了木乃伊。可归根结底,还是法老对至高权位的迷恋——他们活着是百姓的统治者,死后也一样是统治者,所以尸体要备受恭敬,哪怕是捏造一些玄乎其玄的传说,比如法老有俄西里斯庇护,谁敢反抗法老,死后就会遭到俄西里斯的审判。

  ◎木乃伊是古埃及的医学成就

  按照现代科学家的解读,在几千年前,制作一具木乃伊大约需要70多天。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首先要解剖尸体,将心脏以外的内脏取出,用香柏油清洗腹腔,接着分解软组织和取出大脑,再进行第二次清洗,这次要将尸体的每个部位清洗干净。

  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

  然后,将取出的所有器官和尸体放在碳酸钠和碳氢钠混合而成的泡碱中,等待水分被吸干。一个月后,将干透的内脏用麻布包好,放回腹腔,再用麻布、焦油或泥巴之类的填充物填满,最后将腹腔缝合。

  最后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复原死者生前的模样。被泡碱腐蚀掉的头发,需要用一些真发重新编织;空荡荡的眼眶里要装入假眼球;干瘪的尸体是不行的,必须划开许多微小的创口,将一些麻布之类的东西填充进去,好像有了肌肉一般,脸颊也同样如此;全身要用有色泥土染色,好像活着时的肤色……在这些细小的工作都完成后,才是用松香浸过的麻布一层层将尸体包裹。等这些工作全部完成,已经过去了70天。

  所以制作木乃伊不单纯是一种迷信行为,还是一种医学行为。

  举世闻名的建筑

  古埃及为世界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其建筑成就也同样耀目,金字塔、庙宇和方尖碑,是古埃及建筑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这些建筑艺术不仅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更对于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金字塔建筑

  作为古埃及建筑之中最有知名度的作品,金字塔是石造建筑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首次出现的全部用石头来建造的建筑物。古埃及金字塔不仅气势宏大,而且非常坚固,建筑材料全都是数吨、十几吨的石块,经历了数千年之后,这些建筑依旧不变形、不倒塌,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

  金字塔是埃及最富特色的建筑,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最初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为了给法老建造陵墓。目前古埃及发现的金字塔大小共有96座,散布在尼罗河下游吉萨和吉萨以南的地区。这些金字塔之中,有48座经过了科学的考证,建筑形式可划分为阶梯、角锥、弯弓和石棺4种,其中阶梯金字塔有9座,角锥金字塔有37座,弯弓形和石棺形金字塔各有1座。

  在所有的金字塔之中,角锥形金字塔最有知名度。有人认为古埃及人受到沙漠之中沙丘的启示,才有了如今的辉煌杰作,但后世对于金字塔的研究发现,这其中隐含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知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猜测。

  角锥形金字塔之中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修建的金字塔,经过数千年的风雨侵蚀之后,虽然它外表稍有剥落,却依旧是最高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每一块石头都经过了磨平,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泥灰之类的黏合物,全靠石块本身的重量紧压在一起,连一片小刀都插不进去。胡夫金字塔不仅外形雄伟,内部结构更加复杂,有甬道、石阶、墓室和附属的庙堂,在墓室的四壁之上还有雕刻、绘画等艺术珍品。

  古埃及金字塔建筑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古代东北非库施王国的统治者在修造自己的陵墓的时候,也修建了埃及式的金字塔,连墓室和石棺的装潢也都是埃及式的。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对麦罗埃遗址进行发掘,在王城遗址附近发现了许多金字塔建筑。可见金字塔的建筑形式已经传出了埃及本土。在公元4世纪中期,连罗马人也都仿照埃及修建了两座金字塔。进入20世纪80年代,法国艺术博物馆卢浮宫也修建了一座仿照金字塔的玻璃塔,这种建筑形式就算在现代社会也极受欢迎。

  ◎神庙建筑

  纵观埃及历史,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是金字塔修建的高峰期。而进入新王国时代,神庙建筑开始取代金字塔,成为埃及的主要建筑时代。

  新王国时代的埃及国力鼎盛,在首都底比斯,各种神庙建筑比比皆是。这些建筑不仅造型别致,而且雄伟壮观。太阳神在这一时期成为埃及人崇拜的主神,很多庙宇都是为了供奉它而建造,建筑规模宏大,设计和外形保持了一致,大多为长方形,南北走向,四周用围墙环绕着。所有的神庙建筑都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沿着中轴线依次排列着神庙的四大组成部分: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

  塔门是古埃及神庙建筑所特有的庙门形式,建在庙门口,是两座对称斜壁的巨塔。通过塔门之后,便是露天庭院。它是一座方形的开阔庭院,三面环绕着列柱式走廊。在庭院的后面,有一条逐步升高的通道,可以进入列柱大厅。

  列柱大厅是一个多柱式的大殿堂,屋顶多用巍峨的圆柱架托,大厅中央的两排圆柱比其他圆柱高约1/3,形成两层高低不同的屋顶,让大厅中间的天花板抬高,阳光和空气可以透过高侧窗进入建筑物内部,照明整个大厅。

  沿着列柱大厅继续前进,就可以进入长方形的神殿,这里供奉着神像,是神庙之中最神圣的地方。这里黑暗,而且狭窄,没有一丝光线。建造者有意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以便让来到这里的参拜者对神灵产生敬畏之情。

  作为古埃及人参拜神灵的主要场所,神庙建筑已经成为埃及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庙中数量众多、造型优美的圆柱是古埃及特有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也有深远影响。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就有和希腊雅典神庙相似的柱廊。法国学者商博良认为,埃及的石柱式建筑是希腊多利安式建筑的先驱。同时,埃及神庙的建筑风格也传入了古代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在波斯波利斯的王宫就是仿照卡尔纳克神庙建造的,王宫中著名的百柱大厅也采用了埃及神庙的圆柱式样,其他的内部布局和棕榈纹、莲花纹装饰柱基的手法,也具有显著的埃及特色。古代罗马建筑中最著名的万神殿,也是仿照埃及神庙屋顶中央天花板由两侧透光的方式,这种建筑屋顶的方法一直传到了西欧,为中古时期各国教堂沿用。

  埃及神庙

  ◎方尖碑建筑

  方尖碑是除了金字塔之外最具有埃及文明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多呈现出尖顶方柱状,由下向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用金、银或者金银合金来包裹。当旭日自东方升起,照耀在方尖碑的尖顶上,碑尖就会像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古埃及人制作方尖碑时多采用整块的花岗岩雕刻而成,重达几百吨。在碑身的四周都刻有象形文字,从铭文之中可以发现,方尖碑的建造目的有三种,用来崇拜太阳神的宗教性目的,用来纪念法老的纪念性目的,以及装饰性目的。在中王国时期,法老们喜欢在大赦之年或者炫耀胜利的时候竖立方尖碑,早在第四王朝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就已经广为流传了,只是当时的遗物现在已经一无所存。

  埃及方尖碑

  现存在埃及最完整的方尖碑是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所建造,竖立在开罗东北郊的太阳城神庙遗址中。这块方尖碑高达20.7米,是为了庆贺法老加冕而修建的。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一世、哈特舍普苏特女王和拉美西斯二世都修建过超过20米的方尖碑,它们高大的身躯、精心打磨的外表和象形文字,引起了帝王们的好奇。罗马皇帝就曾经掳走了多座方尖碑,用来点缀自己的都城,其中包括图特摩斯三世所修建的32米高方尖碑,而拉美西斯二世所修建的25米高方尖碑也被法国人劫走。

  方尖碑对于其他国家的建筑艺术带来了重要影响,迦南人、腓尼基人都曾经仿效过埃及人制作方尖碑,但制作水平却远远赶不上埃及人。如今,方尖碑在它的故乡埃及只有5座了,不过在亚洲、非洲和美洲,人们都有机会瞻仰到方尖碑的风采。在欧美很多现代都市中,仿造方尖碑建筑随处可见,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南侧,巍峨的华盛顿纪念塔就是仿照方尖碑修建的高塔建筑。华盛顿纪念塔修建于1941年,高达169米,这也是现代方尖碑之中最有名的一座。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用自己的精湛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建筑才能,为世界建筑史上留下的瑰宝,将通过这些现代建筑永远影响着人类文明。

  多彩的埃及神话

  从阿图姆创世起,埃及人就在神祇的指引下生活。他们对神祇不仅是尊重,而是真真切切与神祇生活在一起的亲切。神祇是他们的国王,是他们的守护神,是他们在现实世界中道德的典范,是对邪恶的约束。于是神祇对埃及人来说,不是传说,而是信仰的一部分。他们坚信,律法不能惩罚所有坏人,不能让所有好人得到幸福,但神一定可以。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埃及诸神

  埃及的神话来源跟所有古老文明中的一样,都是来自人类对自然与科学的不可预知和不理解。经过想象与推测,自然万物都被人格化,并且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能力,神由此而生。在此基础上,人还赋予神一定的统治、管理人间的功能,他们要负责判断人类行为的对错,人性的善恶,负责教习人类如何获取生存资料。为了让神的权威更有说服力,人类编纂了许多神发挥神力的故事,神话便出现了。

  埃及创世神阿图姆画像

  从一定意义上讲,神代表着古老人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亦是一种古朴的哲学思想,代表一种原始的思维模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作为远古文明的一支,埃及的神非常多,有明文记载和口耳相传的共有2000多位。目前流传最广、体系最完整、有典籍可循的神系是赫里奥波里斯神系。

  赫里奥波里斯是一个地名,古时有太阳城之称,是神居住的圣地,被认为是今天的开罗。这支神系主要有9位主神:

  给女神伊西斯献祭

  阿图姆(atum)

  阿图姆是创造世界的神,是诸神的领袖,后来与太阳神拉(ra)合并,被统称为ra-atum或atum-ra。这位创世之神的形象,一般是头戴双皇冠的男人,或者是头顶金色圆盘的男人。他可以带走亡灵,沉没在浩瀚星空。

  休(shu)

  休是头顶有四支鸵鸟毛的男性,是风神,由阿图姆的分泌物创造出来。他的妻子是雨神泰芙努特,儿子是大地之神盖布,女儿是天空之神努特。休要一直站在天地之间,脚踏儿子,手托女儿,才能让天地分开。

  泰芙努特(tefnut)

  泰芙努特不仅是雨神,还是孕育之神,她也是阿图姆用自己的分泌物创造出来的,跟休是兄妹。跟休结婚之后,生育了盖布和努特。

  女神奈芙蒂斯壁画

  埃及诸神壁画

  盖布(geb)与努特(nut)

  盖布和努特一般都是成对出现,在壁画上,盖布是黑色或绿色皮肤的男人,他躺着,象征着大地;努特通常是蓝色皮肤,双手和双脚都撑在地面上,绘满繁星的身体罩着盖布,代表苍穹。他们非常相爱,但却注定不能在一起,父亲休为了天地分开,只好站在他们之间。为了能更加亲近盖布,努特只能用一个弯腰的姿势。

  俄西里斯(osiris)

  俄西里斯是冥府的主宰,形象一般是像木乃伊一样被白布包裹,双手分别拿着曲柄杖和笏。他可以对亡灵进行审判,决定亡灵是否能够获得重生。所以在金字塔的壁画中,常见俄西里斯引领法老、女王,以及皇亲贵族的灵魂走向冥府的场景,也有亡灵捧着珍贵的宝物献给俄西里斯的画面。

  伊西斯(isis)

  伊西斯是生育和母性之神,被誉为生命的守护神。她是盖布和努特的女儿,是俄西里斯的妻子。起初,伊西斯的形象是一位头戴王座的女性,手握皇权。希腊人统治埃及时,伊西斯又变成了水手的守护神。而在古王国时期,她的形象和哈索尔合并。哈索尔是她的儿媳,一般是母牛形。所以现在常见的伊西斯形象,头顶有牛角,同时配有太阳圆盘、王座和眼镜蛇。有的时候,她也以怀抱婴儿的姿态出现。

  塞特(seth)

  塞特是赫里奥波里斯神系中的大反派,被称为沙漠风暴之神、黑暗混乱之神,他总是带来灾难。于是人们在他的形象设计上丝毫不留情面,将他的头画成豺头,耳朵是长方形,嘴巴长而弯曲,所以也有人认为那是土猪、驴、鳄鱼的脑袋。

  奈芙蒂斯(nephthys)

  奈芙蒂斯是死者的守护神,通常和她的姐姐伊西斯出现在棺木的两端,她长着一双巨大的翅膀,头顶一只篮子或一座房子,时常以鹰的形象出现。有死者的地方,她都会张开翅膀保护他们。

  ◎创世神话

  在阿图姆(也有一说是太阳神拉)创造世界之前,世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水,由海神努掌管。在汪洋之中,有一颗发光的蛋,被视为努的儿子。蛋壳破裂后,阿图姆诞生。阿图姆长大之后,力量变得异常强大,或许是感到孤单,或许是使命使然,他开始创造诸神。他用自己的分泌物,也有说精液,创造了休和泰芙努特。这两位神又生育了盖布和努特。盖布和努特相爱结合,生了俄西里斯和伊西斯,还有塞特和他的妻子奈芙蒂斯。

  在埃及壁画中,关于创世神阿图姆是非常常见的题材。图中最左为阿图姆。

  这个时候,阿图姆命令天和地从水域中升起,他本身化为万丈阳光,照耀天地。他告诉地神盖布,“你所想的,都会变成大地上的一切。”盖布想到了万物生灵,想到了空气,想到了人类。就这样,他想到的都一一出现。

  缔造出世界之后,阿图姆每天要驾驶着太阳船四处巡视,看他的人民过得是否幸福,植物是否茂盛。他每从尼罗河的东岸出发,形成了白昼。结束一天的巡视后,从尼罗河西岸进入冥河,世界陷入黑暗,便有了黑夜。于是埃及人把尼罗河当成象征白昼的河流,代表着生的希望;冥河是象征夜晚的河流,同时连接着冥府,是死亡的过渡带。

  从冥河到冥府,要穿过12道门,也就是12个小时。每一道门都有意想不到的风险,躲藏着无数不知名的恶魔妖怪,比如名叫阿波菲斯的神蛇,他用一条巨大的蟒蛇阻挡去路,还有无数强壮的士兵;比如有3个头、1个蛇身的索卡尔,他带着两位狮身人面神一起威吓阿图姆……

  阿图姆要渡过冥河,穿过冥府,迎来黎明,就必须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埃及人总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女,阿图姆也要经历12场风险,才能脱离黑暗,进入光明世界,你的人生中这点风波挫折又算得了什么。

  阿图姆不仅勇敢无畏,还非常仁慈,他爱戴人民,吩咐诸神守护他们,教习他们各种生存知识。但在他暮年时代,脾气变得古怪,开始怀疑人民对他的忠诚与尊重。事实上,人间的确是有了一些嘲讽声,说他已经年老,连迈开双腿的力气都没有。阿图姆非常生气,第一次如此生气,他要惩罚人类,于是派战争女神哈托尔去人间制造战乱。

  这位好战的女神,在人间挑起一场场腥风血雨。大家为了利益而斗得你死我活,甚至连亲人、朋友都能挥刀相向。人类最纯真的善良消失了,换以狰狞残暴的面孔。很快,人间成了地狱,四处狼烟,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阿图姆亲眼看着这一切发生,没有惩罚带来的快感,反而是怜悯与不安。他想喝止哈托尔,却知道很难让这位嗜血的女神停下。于是他派人摘取了一些睡眠果,这种果实的汁液如同鲜血一般。他让人把睡眠果交给赫里奥波里斯的妇女,让她们将果汁和大麦酒混合成血的样子,夜晚时将其洒在田野之中。

  第二天,哈托尔看到漫山遍野的血红,以为人类都被杀光了,便兴奋地吸食地上的血液,结果睡眠果的效力让她一睡不起。

  不论阿图姆是以什么名字出现,他在埃及的地位永远无法撼动。

  ◎阿图姆的秘密

  神话最有趣的地方不在于它充满奇思妙想,更多在于由它呈现出的诸神模样,并不完全是真善美,有时温柔的神也会为了达到目的而耍一些手段。

  据说阿图姆有很多名字,比如白昼时叫拉,夜晚时叫克佩拉。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不能告诉任何人的秘密名字。伊西斯非常想知道这个秘密名字是什么,因为她认为只要掌握了这个,就等于掌握了阿图姆的把柄,说不定可以以此来获得主宰万物的权力。

  为了让阿图姆说出自己的名字,她用了许多手段,但都不奏效。这一天,她忽然发现阿图姆竟然在说话时流出口水。是的,阿图姆老了,他无法再像从前那样精明强悍。伊西斯激动不已,她用阿图姆的口水混合地上的土制成泥,再将泥烘干,打造成一把长矛,又用魔法把长矛变成毒蛇。

  伊西斯将毒蛇放在阿图姆每天经过的地方,当阿图姆出现时便狠狠咬了他一口。毒液跟随血液进入心脏,阿图姆倒下了,巨大的伤痛在撕扯他的身体,他不断惨叫,让身边的众神来帮助他,但没人懂得如何解毒。

  这个时候,伊西斯出现了,还是那样温婉可人。她优雅地走到阿图姆身边,假装要为阿图姆解毒,谁知她却小声地说:“尊敬的父亲,请你告诉我你视为秘密的名字,我将立刻为你解毒。”阿图姆万万没想到女儿会要挟他,震惊之余万分失望。他说出了拉、克佩拉这两个名字。但伊西斯说这些她都知道,要说出最秘密的那个。

  毒液越来越凶猛,阿图姆的疼痛在成倍地加剧,眼看就要断气。他不得不告诉伊西斯,那个秘密的名字是“兰”。伊西斯心满意足,即刻消除了阿图姆体内的毒液。

  这个故事,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脉络,不像小说一样有连续情节,这也是埃及神话的特色之一,于是便无从知晓伊西斯和阿图姆之后是否产生了芥蒂,阿图姆是否惩罚了伊西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关于神的故事,可以创作出千万篇。只要掌握诸神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根据个人或群体的意愿和目的来创作新的故事。

  埃及的其他神

  除了九神之外,埃及神话里还有许多其他的神:

  阿努比斯:狼首人身,是引度灵魂到另一个世界的神。

  荷鲁斯:伊西斯的儿子,外形为鹰,是王权的守护神,同时代表复仇。

  孔斯:月亮之神,同时掌管人间的药物。

  敏:守护旅行者,也掌管生产与收获。

  图特:智慧之神。

  贝斯蒂:猫神,帮助阿图姆战胜了强大的蛇神。

  凯布利:圣甲虫,负责日轮的前行。

  贝斯:家庭之神,保护着一个家庭的每个成员。

  法老的诅咒(节选自侯赛因?伊卜拉欣博士著作)

  经过了二十六朝的积累,古埃及时代在一片奴隶起义和外敌入侵的喧嚣之下结束,紧随而来的却并不是国家的安稳,而是更加波涛汹涌的时代大潮。埃及的历史传承似乎总是伴随着战争,但就在连绵的战火之中,智慧的埃及人民依旧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文明。

  霍华德·卡特正在检查法老图坦卡蒙木乃伊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公元1922年,也就是发现图坦卡蒙坟墓的时候。英国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1890年来到埃及,为了开掘古埃及的古迹,他来到卢克索的帝王谷,来寻找古埃及人的坟墓。因为这类事情在当时来讲非常时髦,所以英国的一位名叫卡纳冯的人投资支持霍华德·卡特的行动,他们两个人始终相信,除了在帝王谷发现的62座坟墓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加神秘,更加伟大的坟墓没有被开掘。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帝王谷里面生活了6年时间,在这6年中,始终坚定信心,并不懈地努力着,仔细地探查每一处古迹,希望能有新的奇迹发生。终于,法老图坦卡蒙的坟墓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与焦急,急切地发了一封电报给卡纳冯,告诉他法老的坟墓已经找到,并希望他能够给自己以援助,很快卡纳冯带来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师、画家、考古学家、语言学家、医学家,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手段来记载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他们把坟墓的门一扇一扇地打开一直到法老的墓室,每打开一扇门,他们的心跳就加速一层,而这座古墓带给他们的神秘和奇特也就上升了一层。当时霍华德·卡特觉得有些心慌意乱,因为他发现了一扇门上面的咒语——“死亡张开翅膀,来消灭所有打扰法老的人。”然而在坟墓中,他发现了许多以前从来没见过,甚至连想都没想过的新东西,它们带给霍华德·卡特新的惊喜,这里的一切殉葬品都是用金子做成的,由于他急于探寻这个问题,所以在拍完照之后,他把咒语从门上擦掉了,从顾全大局上着想,他没有告诉那些正在工作的人们,否则他们会为此而停工。接着他又发现了另一个可怕的警告,它刻在一尊雕像的背面,写道:“我是法老图坦卡蒙的卫士,我负责赶走打扰法老的人,把他们扔在撒哈拉沙漠的地狱。”这件事真的是非常奇怪,在同一座坟墓中,会有两个恐怖的咒语同时存在,而且两个咒语所表达的意思都是如果谁来打扰法老,他就会受到惩罚。这是不是预示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