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民俗风物(2 / 2)


  ◎为了伏特加,打官司!

  伏特加酒是以谷物或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先通过蒸馏制成高度酒,再用蒸馏水淡化到40~60度,变成无臭无味、清澄透明的白酒。成品酒质晶莹澄澈,入口清爽,不苦不涩,只留下一股火焰般的清热。

  伏特加的生产始于15世纪中叶,当时称为“面包酒”“煮熟的酒”。据说克里姆林宫丘多夫修道院是最早生产伏特加的地方。1478年,伊凡三世确定了这种白酒的国家垄断权。1553年,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开设第一家伏特加酒馆,并为其命名“第21号餐桌酒”。

  可是波兰人说,伏特加是他们在1540年先于俄罗斯人发明并生产的。于是,两个国家开始了一场关于争夺伏尔加专利的诉讼之战。这场官司打了很多年,直到1980年,国际仲裁法庭才裁定:“伏特加是俄罗斯首创的酒精饮料,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做伏特加广告的特权。”判决一下,俄罗斯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做广告:“只有来自俄罗斯的伏特加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伏特加!”

  伏特加几乎可以注入各种味道,是非常好的基酒,故而经常出现在鸡尾酒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新奇事物的追求,如今有味道的伏特加越来越受欢迎,一种品牌的伏特加可能有超过10多种不同口味的产品,如巧克力味、肉桂味、柠檬味,甚至还有胡椒味。

  俄罗斯超市里的各种品牌和类型的伏特加酒

  ◎美酒带来的烦恼

  18世纪以前,由于国家垄断伏特加的生产,这种酒在俄罗斯尚未普及。后来,国家允许王公贵族生产伏特加,一些有实力的大家族开始使用最好的原料、独特的配方,生产各种优质伏特加,品牌秘方也始终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各大家族关于酒业的竞争特别激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年生产伏特加达到了11亿升,如今每年的伏特加消费量更是一个庞大惊人的数字——约为24.5亿升!人均饮酒量远远超过饮酒大国瑞典和芬兰,成为世界上“最能喝酒的民族之一”。

  据近期调查显示,65%的俄罗斯人从16岁就开始喝伏特加,几乎家家都备有200~300毫升专门饮用伏特加的大杯子,平时总是喜欢找些名目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痛饮。如果一个健康的成年男人不会喝酒,俄罗人就会说他:“你不是男子汉!”

  由此,酗酒一度在俄罗斯成为社会问题:犯罪率升高、工伤事故增多、平均寿命减少、出生率下降等等。俄罗斯历史上曾几次颁发禁酒令和禁产令,到了1995年,俄罗斯甚至将酒类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反酗酒政策写入法律条款,督促全国人换一个“清醒的生活方式”!

  正如当时俄罗斯某报发表的评论所言:“对于俄罗斯,伏特加不仅是酒精饮料,而且是历史和传统、财富和贫困、喜悦和痛苦。”

  俄罗斯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最典型的手工艺品之一,起源于14世纪莫斯科以南的古镇扎郭尔斯科,俄语称为“马特廖什卡”。它由多个图案相同的空心木娃娃一个套一个组成,最多可达20多个,常用彩色油漆加以描绘。最大的俄罗斯套娃像花瓶那么大,最小的像一粒米那么小,一个个栩栩如生,同时还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健康壮实的身体及人丁兴旺的后代。

  ◎俄罗斯套娃变脸了!

  传说在很久以前,俄罗斯有两家表亲是邻居,表兄妹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他乡谋生,因为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都用木头做一个美丽的女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大。数年过后,表兄回到家乡,将一套木娃娃送给表妹。有人见此非常有趣就跟着模仿制作,套娃渐渐流行起来。

  俄罗斯套娃

  俄罗斯套娃通常为圆柱形,底部平坦,平时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摆放,也可以一个套一个地装在一起。最常见的套娃图案是一个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姑娘,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紫色等,色彩亮丽,容貌甜美。

  制造套娃最初的主旨是为了取悦孩子,因此童话里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渐渐被做成套娃,按照比例一个套着一个,看上去非常有趣。后来,俄罗斯套娃走向全世界,受到了各国朋友的喜爱,一些生活中的著名人物,如球星、影星、历史名人等,以及动漫里的卡通形象都成为套娃的素材。对此,莫斯科一家报纸曾评论:“俄罗斯套娃变脸了!”

  ◎考究的制作工艺

  俄罗斯制作套娃的手工作坊

  俄罗斯套娃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既可当作摆设品,也可用作收纳盒和礼品盒。虽然它的结构看上去并不复杂,但制作过程非常考究,单是准备木材就需要很长时间。

  桦树和莱姆树是制作套娃的首选木材。在初春时节,树木富含汁液的时候,将选中的树砍倒,剥去大部分树皮,只留下少数几环,以防木材开裂,然后放置到通风处晾干。如果要做中等尺寸的娃娃,木材至少要晾两年。如果要做15件套以上的娃娃,每个娃娃的内壁则需要做得很薄,对木材质量要求相应提高,至少要晾5~6年。

  可以说,每位制作套娃的手艺人都是技艺精湛的雕刻工,楦空、绘画、烫花、镶金等工序无所不能。制作一个娃娃前后要经过15道工序,尺寸大小全凭制作人的感觉和经验,完全不用工具测量。一套制作精细的套娃,售价可高达几百美元,完全能与传世艺术品媲美。

  精湛的雕刻、绘画及其代表的民族文化,使俄罗斯套娃成为每位游客带回家乡的首选纪念品。打开第一个套娃,就好像打开一个奇妙有趣的世界,看着那一个套一个、一个比一个小巧的木娃娃,仿佛一道神奇的魔法正在眼前徐徐进行。

  传统手工艺品

  俄罗斯的传统手工艺品多种多样,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比如桦树皮编织的五彩篮筐、五颜六色的复活节彩蛋、绣着公鸡的毛巾、纹饰精美的披肩,还有涂着鲜艳油彩的黏土骑士、白底蓝花纹的格热利陶瓷器、美如童话的帕列赫微型清漆画等。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恰如诗人所言:“那是俄罗斯的灵魂……那里洋溢着古罗斯的气息!”

  深受重视的教育体制和名校

  俄罗斯拥有一套完整而全面的教育体制,全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成人总数的95%,高居世界第一。在建立健全教育体制的同时,这个国家还创建多个高等学府,不仅为国家的未来搭建了教育平台,还为他们开辟了展望世界的窗口。

  ◎完善的教育体制

  俄罗斯的国民教育包括学前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国有各类大学700多所,专业学科500多个,另外还有近800个科研机构也承担着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教育任务,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教育学、航空、航天、航海、核能利用、军工、光学精密机械等学科都颇有建树。

  这个国家能够在教育方面取得如此成就,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息息相关。20世纪50年代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学生“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受到教育界的拥护。随后,俄罗斯政府提出“教育第一、教学第二”的教育新方针,在设置课程时强调多样化,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主楼

  此后,这个国家的教育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俄罗斯大多数学校的设施都比较完备,一般学校内均建有图书馆和食堂,55%的学校有室内体育运动厅,60%的学校设有劳动教育车间。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现在大约有8000多个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科技工作站、旅行俱乐部、运动学校、航天航海俱乐部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用业余时间接受专门和系统的训练。

  在着力维护亲子关系的同时,俄罗斯人还很注重家庭熏陶及锻炼孩子的独立性。以“雏鹰”夏令营为例,夏令营每年要接待1500名7~15岁的孩子,这些孩子若想参加活动,就必须离开父母,到郊外营地度过20多天的集体生活。莫斯科工会在克里姆林宫举办儿童专场新年庆祝活动时,参加者全是6岁以上的儿童。工作人员是中学生,家长和老师均不能入内,参加活动的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可见,俄罗斯人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功,与平时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相关。

  ◎著名的高等学府

  义务教育结束以后,学生们会面临着多种选择,有的转到高年级继续学习;有的去中等专业学校上学,通常是应用专业(厨师、木匠等)。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继续在学校学习,然后考入大学。

  俄罗斯拥有令人向往的一流大学,每所大学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各占优势。比较著名的学府有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国立大学)等。

  莫斯科国立大学校区

  莫斯科国立大学是俄罗斯规模最大和最古老的大学,数学、语言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等专业位于世界50强内,计算机科学在100强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有22个学院和13个研究所,两个主校区设在特森特拉尼岛和彼得大帝夏宫,历史、考古学、数学、现代语言学、物理与天文学专业居于世界前列。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和最大的专业技术大学,拥有19个部门,专业领域为工程与应用科学,每年均为学生提供免费食宿,而且还开设了听障学生教学。它在世界顶尖大学中排得上名的只有一个专业:机械、航空及制造工程。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国立大学)在国内被称作为“俄罗斯的麻省理工”,是一所侧重于物理、数学及相关学科的技术学院,有物理学与天文学两个专业跻身于世界顶尖大学之列。

  莫斯科国立大学内的老建筑

  托木斯克国立大学是位于西伯利亚的一所俄罗斯名校。该校主校区在托木斯克,校内拥有6个英语硕士项目、10个博物馆、1个植物标本室、1个西伯利亚植物园、1座游泳池、1个文化中心,以及1座大型图书馆。

  其他著名大学还有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国立核能研究大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圣彼得堡理工大学、俄罗斯高等经济研究大学,以及各个综合文史类、理工医学类、艺术类高级学府。

  俄罗斯完善的教育体制与著名的高等学府,不但为本国学生创造出有利的教育环境,亦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前来。从某种程度来讲,这也是俄罗斯教育体制推行成功的一个例证。

  盛行的体育活动

  俄罗斯是一个体育强国,为了增强国民对体育的兴趣,俄罗斯国内建起了2000多个大型运动场,包括大大小小的体育馆、游泳池、滑雪基地,国际象棋俱乐部、射击运动场更是数以万计。俄罗斯人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有冰球、滑雪、足球、拳击、赛马、跑步、国际象棋等。

  ◎冰球与滑雪

  2008年的世界冰球锦标赛上,俄罗斯男子冰球队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冠军。

  高纬度位置让俄罗斯在冰雪运动中独占优势,这些运动似乎更能体现出“战斗民族”的特征。俄罗斯的冰球运动项目在世界上长期雄踞第一,男子冰球国家队获得过4次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冠军,以及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的银牌。冰球明星也层出不穷,如维亚切斯拉夫·沃伊诺夫、亚历山大·奥韦奇金、叶卡捷琳娜·萨罗维耶娃等人均受到热烈追捧。

  在俄罗斯,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打冰球、看冰球比赛,许多城市还建有规模不小的冰球场和溜冰场。每逢圣彼得堡有冰球比赛的时候,总是场场爆满!为了吸引民众更积极地参加这项运动,普京总统还倡议成立夜间冰球联赛,并数次亲自上场,穿着红白蓝三色球衣与著名运动员们展开激烈的角逐。

  滑雪运动在俄罗斯盛行不衰,国内拥有最受欢迎的五大滑雪场,即红波利亚纳、栋巴伊、厄尔布鲁士、谢列格什和希比内。在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自由滑雪、高山滑雪等项目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运动员,如阿廖娜·阿廖希娜、维克·维尔德与妻子阿廖娜·扎瓦尔金娜等人。

  ◎足球与国际象棋

  俄罗斯人对足球运动的爱好不亚于冰球,每逢足球比赛都座无虚席。此前一段时期内,俄罗斯足坛一度寂寂无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圣彼得堡泽尼特球队、喀山红宝石球队的迅速崛起,俄罗斯足坛开始大放异彩。2005年、2008年,俄罗斯两次问鼎欧洲联盟杯冠军,并在2008年以黑马的姿态晋级欧锦赛四强。2013年,它又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力压葡萄牙队,角逐世界杯。这些战绩有力地表明了俄罗斯足球正在强势回归,普京总统也对它寄予了厚望。

  与足球运动相比,俄罗斯在国际象棋项目的优势比较明显。这个国家素有“国际象棋王国”之称,曾出现过鲍特维尼克、斯季斯洛夫、彼得罗辛、斯巴斯基等世界顶尖高手。1996年和1997年,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曾两次与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制的、运算速度高达每秒2亿步的计算机“深蓝”对弈,两次“人机大赛”当时轰动了全世界。

  象棋活动在俄罗斯民间更是处处可见。每年春夏时节,许多大城市的公园里、林荫道上,随时可见两人对弈,观战的棋迷挤满周围,很多人诙谐地说:“像是苍蝇围住了一块甜馅饼!”

  在俄罗斯,另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具备很强的实力,多次在世界级赛事上大出风头,比如游泳、体操、田径、跳水、网球、拳击、摔跤等。

  大马戏

  “如果去俄罗斯没有看一场马戏表演,就像去巴黎没有看红磨坊演出,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俄罗斯大马戏可以说是世界最高水平马戏的代名词,它凭借一些传统项目,比如惊险的高空走钢丝、老虎钻火圈、演员在马背上翻腾跳跃,以及必不可少的顽皮小丑,博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

  ◎辉煌的历史

  早在古罗斯时期,一些民间丑角艺人便活跃在集市上表演唱歌、跳舞、耍把戏、讽刺短剧等节目,为大家带来阵阵欢笑。渐渐地,很多艺人联合起来,每逢节日庆典时会在临时搭建的木建筑里来一场精彩表演,这即是俄罗斯马戏团的前身。当时表演的大力士举重、杂技演员在吊架上旋转、体操演员倒立等项目,后来都成了现代马戏团的基础表演。

  到了18世纪,马戏表演受到更多贵族的欢迎。从那时候起,几乎每位沙皇都有属于自己的皇家马戏表演团。表演团的演员们将马戏驯兽、杂耍视为家族事业,从此世代相传,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马戏世家,他们的很多后代至今仍然活跃在舞台上。

  直到19世纪后半期,非流动马戏团才在俄罗斯民间出现。1877年,欧洲著名马术师加埃塔诺·奇尼塞利在圣彼得堡开办了一家豪华马戏厅,专门设置了皇室包厢,服务人员全部穿着雪白的衬衫和燕尾服,为贵族客人准备的节目单印在昂贵的丝绸上……至此,街头流动表演的马戏正式登上了大雅之堂。

  “二战”结束后,俄罗斯马戏成为一项国家传统艺术,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开始在世界各国巡演,并得到了无数赞誉。一位马戏导演曾自豪地说:“还没有人在杂技特技,也就是技巧和设计上能超过俄罗斯杂技流派。”

  ◎著名的马戏团

  20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规模最大、表演水平最高的“俄罗斯莫斯科国家大马戏团”正式成立。马戏团里拥有许多马戏巨星和经典项目,比如伏尔尚斯基的高空钢丝、明尔德诺夫的快速马技、依格纳多夫的杂技、鲍索夫的空中体操、高尔尼洛娃的“骑象巡游大地”、费拉多夫依万诺夫驯熊,其他还有滑稽小丑、大跳板和高空飞人等等。

  “尼库林马戏团”是俄罗斯最早的马戏团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也是莫斯科唯一一个马戏团。因为建于花园街,所以也叫“花园街马戏团”。创始人尤里·尼库林,生前被誉为“最会说话的小丑”,他将马戏中小丑的形象塑造得极其成功,不但把快乐带给千家万户,还在喜剧电影中留下永恒的瞬间。辞世以后,人们把他和他的宠物狗一起安葬在新圣女公墓里,就在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墓地的旁边。一位马戏大师能够与伟大艺术大师葬在一起,足见马戏与歌剧、芭蕾舞一样,确实是俄罗斯的“国粹”之一。

  时至今日,俄罗斯马戏团的表演仍然吸引了许多人,哪里有俄罗斯大马戏,哪里就有欢笑和赞扬。有人曾戏言:“俄罗斯人的豪情蕴藏在伏特加酒瓶里,童真流露在大马戏里!”

  2012年,莫斯科国家大马戏团中训练有素的猴子在为观众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