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_114(1 / 2)





  可惜,就差那么一点。

  第72章

  李东阳最开始是不赞成正德帝南巡的想法的, 哪怕是他自己也成为南巡的一员后, 便更加这么认为了。

  包括现在。

  李东阳看着走到船板上去的正德帝,对着同在船舱内的焦适之说道:“皇上如此肆意, 焦大人为何不多加劝阻?”

  李东阳与焦适之并不熟悉,在这些内阁阁老中,只有首辅刘健与他交流较多,对他印象颇佳。对李东阳来说, 焦适之给他最大的印象, 既是他对皇上的影响力。

  几位阁老不能说是对太子从小看到大, 却也几乎见证了他从稚童到少年, 从少年到青年的变化。对这位从少年登基, 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君王,他们说不上十分满意, 却也不能算是非常不满。

  至少这一位在做事上,还是可以的。

  然而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 就是正德帝的性格。说句难听话, 如果不是因为正德帝是皇上,总有大臣会忍不住去干他一顿。李东阳做不到动手,不过倒是可以在旁边默默围观。

  这足以证明了这一位的性格是多么的“出彩”!

  焦适之是难得的一位在正德帝陷入暴走之时,还能够稳稳把他拉回来的人。这一点, 即便是曾备受皇上宠爱的刘瑾也是做不到的。

  没错,正如同朱厚照所预料的,因为他一直拘着适之在身边的行径, 导致了之前众人都以为皇上只是对焦适之颇为倚重,至于论到宠爱,却是比不上刘瑾的。

  毕竟刘瑾当时身家万贯,焦适之清贫到连自己的宅子都没有。当然之后在正德帝吸取教训后,除开那一次正月封赏外,之后但凡他能够想起来的东西,无不都趁兴赏赐下去,出手极为大方。可偏偏他每一次都会夹带上几位重臣,导致他们面对焦适之那不同寻常的赏赐,也只能吹胡子瞪眼,无话可说。

  扯远了,李东阳的意思便是,焦适之既然能劝,为何不去阻止皇上这么一场看似荒唐的举止?即便他现在承认到处走访民情的重要,却也不认为需要皇帝亲身历险,亲力亲为。要知道,距离之前的动荡,也不过只过去短短半年罢了。

  焦适之初听到李东阳的问话时,他正坐在窗边斟茶。隔着一层薄薄的窗纱,被过滤一遍的碎光洒落在桌面上,又落入碧绿的茶液中,映照出好看的光芒。他端起刚刚沏好的茶水,一杯放置到李东阳面前,一盏自己端起来。

  清幽的茶香在室内飘散开来,让午后的浮躁气息悠悠散去,焦适之含了一口甘茶,感受着那微苦后的醇香,似乎如同他此时的心境。

  “李阁老,您觉得,皇上是一个怎样的人?”焦适之看着对面的李东阳也在慢慢地品茗,轻笑着问道。

  李东阳微微蹙眉,知道焦适之不是个随意之人,便认真说道:“皇上逐渐脱离稚嫩,虽手段剑走偏锋,却往往取得出奇的效果。论魄力,先帝不如他。”

  他竟是如此直白,把先帝与正德帝比较。

  焦适之抿唇而笑,李东阳是个很奇怪的人。焦适之与他接触不多,大多数的了解是从旁人的口中以及他在预见中所看到的为准。从中他仅能知道一件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李东阳算得上是一个清廉的好官,即便他曾在预见中看到不大好的评价,焦适之也还是这么认为。

  能让朱厚照喜欢的官员,可实在是不多。

  “但是……”李东阳轻啜了口茶水,看起来意犹未止,“皇上的性格多变,散漫自由,做事大多只凭借自己的心思。若不能多加制止,总有一天皇上所做的事情,会令人震惊又难以制止。为了不发生这个可能,我等只能小心谨慎。”

  李东阳的话语,低垂眉目的焦适之听得不能再赞同,然而只有一处,是焦适之与李东阳的不同之处,即便他心里是如何的不愿意皇上出宫涉险,终究还是会妥协。

  “大人,皇上所作所为如何,端看他对朝廷社稷的影响。皇上身份尊贵,出外南巡的确是有危险,可有些事情并不因为危险,便能够不做的。士兵能在战场上厮杀,皇上又为何不能出宫呢?”焦适之温和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