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2章





  范青知威胁有用,松了一口气。

  可左等右等没听见声音,范青深吸一口气,压制住胸口的怒火:“你们以为这样做是在帮张有光?只会让他罪加一等。”

  审讯室内掉针可闻。

  “大人。”

  一道沙哑粗狂的声音响起,他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又朝魏游磕头:“王爷,您放了张船王吧。

  “伸冤的事并非张船王授意,是我们自发自愿的。”

  “您兴许不知道,如今光鲜亮丽鲤州祖上一直黯淡无光。在张船王之前,鲤州被八族压榨数十年,一开始他们迁到鲤州来,让我们做活给工钱。可慢慢的,每月工钱从五两变成三两,缩缩减减二两,一减再减,到最后只剩下六钱。家里七张嘴巴,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实在揭不开锅。您说他引了倭寇来,可人也没造反没留祸患,只是借助倭寇的力量将八族赶跑,他又有什么罪?”

  字字不提朝廷,又字字哭诉朝廷的无能。

  范青立在一旁坐立难安,魏游不喊停,他不敢停。

  “王爷您说他在易物节刺杀您,草民斗胆,那日张船王与我们几名船夫喝酒庆祝,无分身乏术之力。”

  魏游终于站起身,问:“你所言无半点虚假?”

  渔夫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草民可用项上人头担保,绝无欺瞒。”

  魏游嘴角扯出一个笑,笑容却不达眼底,那日张有光在哪里他最清楚。范青一直觉得这半亩三分地太阴冷,否则为何腿一直发颤,立不住。

  “本王再问一遍,是谁出的主意让你们集体伸冤?”见渔夫犹豫不决,魏游提醒,“你可知这百人手印的状子,是要呈递到当今天子面前的,陛下向来铁血手腕,你要考虑清楚。”

  漫长的等待十分煎熬,但魏游有足够的耐心。

  终于,渔夫吐出一口气:“是龙门船帮的幕僚,孟先生。”

  孟先生?

  范青垂在身旁的手不自觉收紧,他低着头,垂下的阴影隐藏他微变的神色。魏游的余光一直放在范青身上,自然没有错过他刹那的错愕。

  不过对于这位幕僚,渔夫只知他行踪神秘,并无有用的信息。

  -

  “王爷,您料事如神。”

  自那日后,鲤州知府病了,是真的吓病了。

  魏游等了三日,半点不着急。

  “孟石,长岭县人,曾助长岭县小船帮截获龙门船帮的定下的货而入了八族商会的眼,是如今八族的话事人。王爷您猜的不错,孟石与范青交往密切,前日,探子发现孟石深夜从范青府上离开。”

  “没想到竟是三面间谍。”八族、龙门船帮、东瀛,都有他的容身之处,魏游挺好奇这个人的,“他去哪里了?”

  “去了一处隐蔽的院子,等第二日城门一开就纵马出城,直奔鲤州港,登上八族的货船往北方去了,行踪成谜。”柴正峰顿了顿,犹豫道,“属下认为他有东瀛人的嫌疑。”

  跟着孟石出城的人眼皮一跳,他纳闷,呈递给柴正峰的线索没提孟石是东瀛人啊。

  魏游示意他继续。

  在所有人期待下,柴正峰憋出几个字:“他喜欢听曲儿。”

  众人:“……”

  江盛重复道:“因为喜欢听曲儿所以是东瀛人?”

  两者有必然联系吗?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可柴正峰只会舞刀弄枪,不会乐理,哪里说得出差别来。他难以形容那种感受:“像深夜走过乱葬岗,一阵阴风刮过。”

  画面是有了,但天底下真有这种曲子吗。

  在一众沉默中,唯有两个人显出了然的神情,魏游和江盛暗中对视,明白此音乐彼阴乐,东瀛人的确更偏爱小调。

  柴正峰木着一张脸,后悔提这件事。魏游将他从懊恼中解救出来:“他会回来的,若真是东瀛人,这个节骨眼上出海无非是与大部队汇合。”

  “要不要把范青抓过来问一问?”柴正峰握紧刀柄,只要魏游一声令下,他随时出发。

  “不用,”早前魏游派人核实柳钟承的话,不知道进展如何,“张有光身份可有眉目了?”

  “王爷,据目前收集的证据看,柳钟承并未说谎。”

  未说谎只能证明张有光身世坎坷和卓越能力,但不能否认他曾经勾结倭寇的事实。八族内斗,张有光父亲的死对于张有光来说是天塌下来的大事,但论大义,勾结外族入城,又将一座城池烧的满目疮痍,实在不应该。

  这件事被压下来,有多重考量,对于鲤州百姓而言,张有光算是一个有功的大恩人。但是以朝廷的立场来说,勾结倭寇绝不饶恕,真要清算,足以让人连诛九族。

  无怪乎鲤州百姓将二十年前的事列为禁词。

  “张有光的事先不管,”魏游展开一张海上舆图,指着崖东岛至鲤州城的航线,“君入瓮了,让范青‘病’赶紧好起来。”

  好戏开场,重要角色上不了场可就说不过去了。

  一个明媚的午后。

  本是寻常一日,但城楼上二十年没有用过的战鼓被人敲响。

  靠近四处城门的人家骤然从昏昏欲睡的状态清醒,小孩子停下玩闹的脚步,稚嫩的脸上十分迷茫,还不知发生了什么。经历过二十年前“鲤州龙门站”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跨出大门,齐齐望着城门方向,心跳跟着隆隆的战鼓声强烈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