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国小鲜(科举)第104节(1 / 2)





  太过激进,表面上看确实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但处处隐患,那些世家心中会作何感想?

  确实,他们不敢抱怨陛下,怨恨朝廷,却可以对付寒门子!

  刚入朝堂的寒门子便如尚未长成的幼苗,根基尚浅,随便一点绊子就够他们爬半天了……

  世家确实需要遏制,但天元帝也绝不会想看到双方为此积怨,以致水火不容。

  他想要的,是关键时刻满朝文武不论出身,都能拧成一股绳。

  要做到这一步,需要耐心,需要时机。

  绝不是现在,不是马上。

  果不其然,刚才还一言不发的天元帝听董春说完,便立刻转过身来,似笑非笑道:“董阁老,你可是寒门出身,说这些话,岂非身在曹营心在汉?”

  董春笑道:“方才宋老便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老臣深以为然。殿试乃是为朝廷选才,那么老臣心里想的,眼里看的,便只有朝廷,只有陛下,哪里还分什么寒门世家、曹营汉家?”

  “内举不避子,内举不避子……”天元帝将这句话反复念了几遍,垂眸想了片刻,这才转回去,来到孔父身边,亲自弯腰将他拉起来,“起来吧。”

  孔父跪得久了,颇觉膝盖僵硬酸痛,踉跄了下才站稳,“谢陛下。”

  天元帝看到他眼中含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回去告诉探花郎,养足精神,改日还要替朕寻花呢。”

  前朝殿试过后,有选出最年轻、容貌最出色的进士为探花使者,去皇家园林找寻最娇艳最美丽的鲜花,以便皇帝为新科进士赐花的旧俗。

  后来,这一人选便有了探花郎的美誉。

  再后来,探花也成了第三名的专称,而“探花”这一职责,也延续了下来。

  故而天元帝这句话,就直接敲定了孔姿清本届第三名探花的名次,再无更改之可能。

  孔父一听,憋了半日的热泪滚滚而下,哽咽道:“谢陛下隆恩!”

  天元帝又拍拍他,往地下看了眼,笑道:“大喜的日子,做什么罢官那一套,快自己捡起来戴上。”

  孔父破涕为笑,果然捡起来又戴上了。

  处理了孔姿清的排名后,后面的一切便都顺理成章,天元帝大刀阔斧对会试名次进行重组。

  除第一第二名不变外,提孔姿清为第三名探花,原定的会试第三落到第五……

  黄榜已定,由专人抄写,皇帝用印,即刻发布。

  稍后各自散了,宁同光心乱如麻,急匆匆追上董春,“阁老,借一步说话。”

  内阁之中,他与董春皆出自寒门,故而一直较旁人亲近些。

  旁边众人见了,都很识趣地告辞。

  不待宁同光开口,董春便叹道:“你只见其一,却不见其二,且等着吧,过不几日,宫中便要有消息传出来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朝中不乏聪明人,但有的时候,害自己的恰恰就是这份聪明。

  殊不知陛下是天子,可也是人,也是父亲。

  宁同光一怔,才要说话,却见董春已经摇摇摆摆走远了。

  诸多同僚自他身边经过,宁同光都似毫无察觉,只自己杵在原地发呆。

  当初会试排名出来,也有朝臣不满,但彼时陛下并未说什么。

  过了会儿,他忽然想到什么,霎时间面色如土。

  是了,陛下当时确实没说什么,可能是满意,也可能……是陛下给了自己纠正的机会!

  但很可惜,他没把握住!

  宫中……

  第68章 返京

  四月底五月初,殿试捷报抵达全国各地府州县衙。

  五月中,皇三子正式出宫建府,爵位未增,其母王贵妃去贵妃位,降为妃,母家亦受牵连,各自去职、削爵不等。

  三日后,皇四子、五子亦出宫,其母各自禁足。

  五月下旬,原礼部尚书宁同光去尚书职,离内阁,南下任贵州巡抚。

  短短二十几天内,朝廷就出了这许多大事,由不得人不多想。

  杭州已正式进入梅雨季,几乎日日阴雨连绵,然齐振业和秦放鹤竟神奇地有些适应了,仍未启程。

  连日阴雨,室内略有些阴凉,桌上摆着一只小巧火炉,取其干燥温暖之意。

  四周列着一整套荷叶冰裂纹青瓷盘子,里头垒着饱满的水蜜桃、紫红的杨梅、黄澄澄的香瓜,以及带着滴水枝叶的新鲜荔枝,互撞的色彩艳丽可爱,湿润的空气都被甜美的果香填满了。

  “……皇三子是皇帝最喜欢的儿子之一,而自打几年前太子薨了,只怕这之一也就成了唯一。”汪淙熟练地剥了一颗荔枝,露出晶莹柔嫩的果肉来,“其母出身不高,风评也平平,本就是母凭子贵,如今却不约束家人,也算咎由自取。”

  前番江南盐务案子爆出,三皇子的那位舅舅便受了罚,如今前因后果都抖搂得差不多,三皇子之舅直接就被下了狱。

  而这会儿还有许多细节没审完呢,待到真正结束之日,恐怕小命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