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4章





  那些西瓜与大康本地的西瓜不同,没有籽不说,皮薄是必须的,所以,即便是采摘园没有兴起,林晋也是不亏的,光是西瓜这一项他就赚了不少。

  京都的日子过的很是滋润,但是其他地方就不是如此了。

  有些地方在夏季来临的时候出现了洪涝,而与之相反的却是干旱。

  出现洪涝的地方也并未是因为境内有多少的大江大河,而是那地地势平缓,但上游却因为有水坝的缘故落差很大,加之进入夏季开始雨水变的多了起来,便开始出现了洪涝,是以在大康之前的朝代这个地方也都是相对比较穷的。

  洪涝就好比猛兽一般,一遍一遍的侵袭着这个地方,这次也不例外。

  有了灾情,朝廷自然是要拿出态度来的,当地的父母官上了奏报之后,皇帝便开始着手赈灾,首先这粮食和银子都是赈灾必不可少的东西。

  当然了,在林晋的提议下,随行的多了好几名御医,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药材也是此次赈灾的需要物质。

  这次灾情直接让户部本就不怎么好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了。

  银子户部出、粮食还是户部出、药材既然也是,除了那几名御医之外,户部尚书的口袋直接被掏空了。

  这几天户部尚书的脸色那就好比自己心爱的小妾被人抢了一般,难看的紧却又在对待救灾事宜上很是认真,恨不得整日将那算盘挂在脖子上精打细算。

  赈灾的银子在出了库房的那一刻,林晋看见户部尚书都快要昏过去了。

  押送救灾物质的是秦子瑜,索性,林晋留在京都无事可干,便想跟着一起去。

  户部尚书听闻他要离京,特意在临行前一夜找去了将军府,他托付给了林晋一个“重要任务”。

  “三公子啊,帮本官视察一下当地究竟适合种什么作物比较好,眼下本官抽不开身,可这洪涝年年都不曾缺席,朝廷就是有再多的钱都经不起这么折腾,那上游的大坝存在的时间比你我的年纪加在一起都久,动是肯定动不了了,但也得让当地人多些预防灾害的法子啊,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洪涝过来,银子没了可以赚,人和家没了那才是真的什么都没了。”

  林晋不得不感慨皇帝的这几位左膀右臂虽然性情各异,但是还都是些不错的人,心里装的有百姓。

  “大人放心好了,等去到了,我一定会仔细查看的,定不会辜负大人的嘱托。”

  身为经历过末世的人,林晋在看见受灾地方的百姓时倒是也能有几分感同身受了。

  这些人没了住处,大多都是席地而卧,可地上并不干净,都是被洪水从上游冲过来的泥巴等其他赃物,身体强壮些的倒也没事儿,但是老人和小孩儿根本就受不住。

  灾情过后的第三天,有老人和小孩便开始出现了拉肚子,高烧等症状。

  林晋知道,这些都是因为饮用了不干净的水导致的,而且因为没有吃的,很多人在他们赶来的路上就已经饿死了。

  一时之间,这里就好比人间炼狱。

  就连曾经繁华的大街上躺着的也都是饿的没有力气走路的百姓和断了气儿的尸体。

  粮食运到的那日,官府就在城内设了很多给施粥棚,那些饿极了的百姓在闻见粥的香味时真是饿狼扑食一般朝着施粥棚涌了过来,好在秦子瑜早就想到会有此种情形,于是每个粥棚前都站着一小队的带刀侍卫。

  不仅如此,考虑到这些人有一段时间没有进进过食了,未免一次性吃的过多撑出毛病来,林晋特意吩咐那些盛粥的人在第一次开始时朝着锅里撒了一把沙子。

  当地的父母官不理解林晋的这种做饭,认为他根本就是想要欺辱那些难民,很是生气的去了秦子瑜的面前告了林晋一状,好在还是一旁的御医在听见那父母官的说词之后,将个中缘由解释给了那父母官听,他这才明白事情并未如他想的那般。

  粥棚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林晋便要求当地的父母官尽快组织人手,将城中的尸体清理掉。

  “这些尸体露天存放的太久,会滋生很多细菌,如果没有传染性也就算了,可一旦有了传染性极强的,那么遭殃的可就不知一个人了。”

  周围的人都被林晋所说的给吓到了,尤其是本地的那个父母官,听完林晋的话之后,便立即将城里的青壮年组织起来,找了一些能用的板车,开始清理城中的尸体来。

  那些人被林晋要求带上了手套和面巾,这样如果在接触尸体的时候也可以预防一些疾病。

  而那些被带来的御医也没有闲着,在城中支了好几个摊子用来给灾民们看病。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在众人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该来的还是来了。

  疫情在一个小村子里爆发了,那个村子里的人在一夜之间死了一大半的人,为了救活其他人,村长带着年轻力壮的儿子来到了城里,可他们不知道此时他们自己的身上也感染了瘟疫,不到半天的时间,城里很多人便开始出现了症状。

  

  第140章 获得免死金牌一枚

  剧烈呕吐、腹泻、米泔水样便等等症状,林晋听着那人的描述,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这症状听上去和霍乱非常相似。

  而那老伯刚刚说了什么?

  他们整个村子的人都有了这个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