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被手下卷成皇帝第107节(1 / 2)





  文离帝再次看到官员们经过商讨之后再和他请示,大家一起共同做决定。

  很快圣旨就拟出来了,责令各地方知府,开仓赈灾,减少受灾,尽可能的挽救更多的粮食。

  同时对于严重灾害受难地当地百姓,减少两年的税收,一般在害的地方,减少一年的税收。

  同时没有受灾的地方,税收不变。同时让各地一方官员对有异心的灾民,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

  政策就是先是一个红枣,又是一个大棒。

  随着政令下达,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个郡府。

  禁军一共有二十万,林统领带走十万士兵,去对战一万多人的造反,简直就是板上钉钉的‘功绩’。

  毕竟京城还需要镇守,皇宫内还有御林军,顺天府还有衙役和城兵。

  京城倒是不用特别担心,而且京城很大,还有不少的世家府宅里面很多强壮的家仆,其实都私兵。

  这些私兵也是一股不小的战斗力,而且战斗力明显要比城兵强太多了。

  大宣朝已经安稳了近百年,老百姓们也算是安居乐业。

  还从来没出现过有造反的逆贼,消息传到各个郡府,都形成了轩然大波。

  不少的郡府官员得到消息之后,就开始思索到底有何寓意?

  派人出去继续打探消息,然后就得到了,竟然有一伙正在造反的逆贼。

  而造反的逆贼竟然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于当地官员简直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杀。

  而这伙逆贼竟然不对平民老百姓动手,甚至还会开仓赈灾,让当地老百姓全部都成为‘帮凶’。

  逆贼做了朝廷应该做的事情,开仓赈灾,本应是朝廷官员们应该照顾老百姓的做法,让老百姓们感恩朝廷。

  老百姓是愚昧的,谁给他们粮食,他们就听谁的话!

  ‘一般的造反’就是烧杀抢掠做大恶之事,每次镇压之后,朝廷都会受到百姓们的称赞。

  各个地方官员也开始行动起来,管理好自己本地的百姓,同时加强防范,可不能被一伙造反的逆贼给围攻了!

  似乎有了生命的威胁,各地的官员也不敢肆意的打杀老百姓。

  只是已经流转出去的灾民们,至于如何返回到老家,已经是个问题了。

  如何分辨灾民和逆贼,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不少受灾的灾民们麻木地行走着,不知道走到哪里去。

  后来经过消息的传递,发现已经有人开始吃饱穿暖了。

  而这些灾民是如何做到的,人家造反了,既然朝廷不管他们这些灾民,那自己就自己!

  同样都是要死了,为什么不做个饱死鬼?原来看不惯自己的那些人通通杀掉。

  反正怎么都活不了了,那就不如活个痛快,死也死个痛快。

  就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刚开始点点火苗,就像是随时都可以熄灭的存在。

  随着一阵微风吹过,火势越来越大,直至管不住了。

  真以为镇压过后就可以结束了吗?结束不了了。

  因为老百姓心中的火苗已经被点燃了,有一些事情就是有了一就有二三。

  林统领经过专业训练,家中世世代代都是武将出身。

  林家从前朝就将军出身,镇守边疆,可以说是前朝的忠臣良将,也是大宣朝的禁军统领。

  很多文官嘲笑林统领的时候,都会拿林家侍奉两代君主此事嘲笑。

  林家的名声并不好,以至于当年参与谋反的林家祖先去世时,不停的后悔。

  ‘不应该抛弃君主,武将就应该从一而忠……’

  林家的品行一直到大宣朝都是问题,禁军的兵符,都不在林统领的手中。

  以往林家人都是驻守边疆,保卫百姓,只是林家只能窝在京城,哪里都不能去。

  以前的事情是对也罢,是错也罢,都将过去的。

  林统领带领大军,直接以碾压的形式,直冲着叛乱的逆贼而来,将造反逆贼围堵到无处可逃。

  逆贼都是一些平民百姓,凭借着人数众多,犯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惨案。

  但是面对着正统的兵将,这些逆贼们还真是不够看,尤其是无论是从装备上还是人员数量上,通通都不占有优势。

  林统领没有打算多言,而是打算直接碾压式的取得最后的胜利。

  正要主动出击时,一个名叫大娃子的少年逆贼带着一封书信前来。

  “大当家的让我送一封书信,说送给林统领之后,林统领一看便知!故人来相见。”

  大娃子高声的喊道,举起双手,因为他听过两军开战,不斩来使。

  林统领还真的觉得挺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人放进来,真看到了一封书信。

  林统领看到信,脸色都变了,恨不得吐出一口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