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章(1 / 2)





  第二十二章

  从虞氏手中夺得汉阳,不一定就非得来攻击北凉,还有可能是他断了虞氏之路,替北凉谋得一线生机。

  北帝微微一怔。

  但他宁愿相信这世上有鬼,也不敢去妄侧萧誉那话的弦外之音。

  北帝看着他不再说话。

  萧誉也没再去解释。

  前世他同北帝周旋了好些年,北帝也没能将他当个好人。

  重活一世,他也不指望北帝能信他。

  萧誉起身,走到了北帝面前,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玉佩,递了过去,“不论陛下信与不信,我来北凉,只为提亲。”

  北帝眸子一缩,注视他良久,才伸手接了过去。

  便见那光洁的白玉上清清楚楚刻着一个‘蓁’字。

  **

  北帝一走,宴观痕便到了萧誉身后,正色道,“陛下,该走了。”

  北凉同不同意联姻,于南陈而言,都已无所谓。

  三国之中,北凉虽是最大,但也奈何不了洛中侯府叛变,两国同时联手夹击。

  无论从哪方面想,陛下都不应再呆在北凉。

  穆淮康一死,北凉便少了一位振国大将......

  “救出穆淮康,将其护送到西关口。”

  宴观痕脑子里的一堆设想,还未畅想完,便被萧誉一声打断,半晌都没回过神,讶异地看着萧誉,良久才问,“救,救穆淮康?”

  “嗯。”

  宴观痕一口气又窜上了脑子,“如今的局面,就连裴风那不长脑子的,都知道应该让谢绍从汉阳调兵趁机而入,抢在大魏的前头进攻北凉,如此大好的机会,百年难得一遇,错过了不知......”

  萧誉迈步上了长廊,“朕何时说过,要攻打北凉。”

  宴观痕怔在那。

  萧誉往前走了好一段,宴观痕才又紧跟而上,“陛下如此大费周折攻下汉阳,可别告诉臣,你当真是菩萨心肠,为了北凉......”

  **

  阿锁跟着穆蓁从鸣凤楼回来后,见穆蓁被陛下召去了晨曦殿,便去内务府跑了一趟,换了些碎银。

  明儿殿下寿辰,前来之人,都得打发。

  往日殿下大手大脚,如今开始清理起账目后,该省的便得省。

  等到阿锁拿了碎银赶回来,秋兰正立在珠帘前守着,见阿锁走了过来,秋兰赶紧比了个手势让她噤声。

  适才在门前,萧帝同殿下说了什么,秋兰都听的一清二楚。

  萧帝那张脸黑的吓人。

  别说是殿下,她立在一旁都觉得心惊胆战。

  同样都是皇帝,秋兰总觉得比起自己的陛下,萧帝身上多了一股让人怯怕的寒凉。

  阿锁不知出了何事,等到了秋兰跟前,探出头往里一望,便见穆蓁抱着胳膊坐在了床榻上,一张脸埋在双膝之上,神色恍惚,眸子红的吓人。

  两人悄悄地退了出来。

  才没一会儿的功夫,外头便是一阵动静。

  宫人来报,“洛中周侯爷反了。”

  不仅如此,北凉从西门关撤回来的八万大军,还被拦在了洛中之外,二殿下此时也是生死未仆。

  整个宫殿都为之一振。

  阿锁转身进屋,穆蓁却不知何时已经走了出来,阿锁赶紧拿了件披风跟在穆蓁身后,急急忙忙地往晨曦殿赶去。

  晨曦殿的臣子,已经散去。

  阿锁守在门外,侯了半盏茶的功夫,便见穆蓁从里走了出来,忙地迎上去,一抬起头,却被那脸色吓的一惊。

  “殿下......”

  穆蓁打断了她,“先回。”

  阿锁扶着穆蓁的胳膊,从晨曦殿的台阶上下来,一到外面的甬道,穆蓁的脚步便顿在那,回头轻轻地同阿锁道,“替本宫回长宁殿取样东西来。”

  **

  宴观痕因同萧誉意见不合,闹过之后,一个人便去了前院,连喝了几壶茶,也没将胸口的那股焦躁压下去,正欲让宫人取一壶酒来。

  那宫人倒是自己进来了,到了跟前道,“殿下来了。”

  宴观痕还未反应过来,是哪个殿下,便见一道梅色身影提了个深色的包袱,跨步走了进来。

  染了雨水的裙摆随着脚步轻轻一荡,露出了脚踝上的一串细小铃铛。

  宴观痕望过去时,穆蓁正好也侧过头来,头上的珠钗流苏,在昏黄的灯火下一晃,宴观痕便看到了一张美艳而干净的面孔。

  北凉的姑娘能称为殿下的,只有一个。

  穆蓁。

  宴观痕起身行礼,“殿下。”

  **

  裴风从前院匆匆地穿过长廊,到了里屋,推门进来,萧誉正坐在榻上看书。

  “陛下,殿下来了。”

  裴风说完,萧誉翻书的动作一顿,一双眸子在那书页上定了一阵才抬起头来,“知道了。”

  今日从长宁殿回来后,萧誉便没换过衣裳。

  雨水湿哒哒的黏在身上似乎也没觉得有何不适,此时从那椅子上起来,却是低头瞧了一眼被雨水染污的衣摆,随后进了内室,再出来时,便是一身干爽。

  依旧是锦白的缎子。

  她喜欢这个颜色,曾同他说,“陛下还是穿浅色的好看,黑色瞧久了,臣妾总觉得陛下离我越来越远。”

  萧誉理了理衣袖,往门口走去。

  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折回身拿上了那块今日尚未送出去的秋千板子,这才迈步去了前院。

  屋外的雨点子还在落,廊下一排稀疏的灯火,勉强能看清脚下的路。

  到了前院,灯火才明亮了些。

  宴观痕早已挪了地儿,穆蓁一人坐在榻前候着,身旁一盏灯火的光晕映在她脸侧,莹莹如玉。

  萧誉的脚步跨过门槛,顿了顿,慢慢地走了过去。

  屋内的穆蓁抬起头,眸子淡淡地瞥过再落下,唤了一声,“陛下。”却没起身。

  “嗯。”萧誉走过去,坐在了她身旁。

  屋内一阵安静。

  萧誉想起在长宁殿门前自己的态度,喉咙轻轻一滚,手掌握住了身侧的那块秋千板子,“朕......”

  “我有样东西要还给陛下。”

  萧誉手掌一松,转过头,便见穆蓁从身侧的包袱中取出了一块木板,搁在了两人中间的木几上,轻轻地道,“十四岁生辰时,我曾用一块不值钱的玉,同陛下讨来了这块板子,却不知其含义,如今我将其还给陛下,也请陛下将那枚玉佩归还,玉虽不值钱,却是母后留下来的一块遗物。”

  灯火下,能看清那块木板上的纹案。

  镂空的栀子花,两边各有一个名字。

  萧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