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40章(2 / 2)

  陶定脸上微红顿觉自己失礼,就要行大礼致歉。

  老当益壮的定南王一挥袖子将人托起。

  笑呵呵道:“我这女儿最是明理懂事,先生一片好心她自然明白。”

  经过这一段插曲几个大儒脸色都缓和了不少,一路愉悦的聊聊说说。主要谈的是书法,说道兴起要从寺里借笔墨切磋下。

  听着舅舅再三劝他们入仕,几人话里的意思却嫌萧策手段过于铁血,杀戮太过,刑罚过重。

  把御史言官毫不留情大量裁撤,不是明君所为。

  怕有一天丢了性命,连累九族不肯出山辅佐。若棠脑筋飞转已有了主意。

  到了前院定南王吩咐人去取笔墨纸砚。

  侍卫手脚飞快的拿来桌椅几人就在几株桃树下坐着喝茶说话。十几个学生肃立垂手一旁。

  一直没说话的若棠略一沉思看了看王直,淡然问旁边的青云书院院长刘景。

  “听闻先生不仅学问了得,农桑上也有所长。近日扬州湖县一7旬老翁几十年种田总结出一套经验,每亩地了多收几十斤。

  特意让儿子推车几百里到州府,先给朝廷献种子。希望能推广,让大家都学会,百姓少受饥寒。

  我夫君说他虽然大字不识,可位卑未敢忘忧国,实在令人佩服。该好好褒奖才是,不知道先生是否认同?”

  这话说完,那几个书生都瞪大眼睛看过来。

  若棠今天为方便,不过是在垂肩的发后接了根假辫子。

  首饰只头上一圈粉白珍珠串,一身玉色长裙跟未婚少女的打扮一样。不过更素雅些。

  谁也想不到她一开口竟然说我夫君。

  余光看了几个学生的呆样,觉得脸都丢光了的刘景使劲咳嗽几声,提醒学生们矜持守礼。

  又笑眯眯对若棠颔首道:“大义之人是该褒奖。”

  “位卑未敢忘忧国”陶定喃喃念诵两遍,看了看身边的朋友微微低下头去。

  看了看几人脸色,若棠又叹口气道。

  “听闻陶先生是扬州人,可知最近海贼又闯入固舟,抢掠无数还杀了数百可怜百姓,悬吊尸身于城头耀武扬威。

  要不是外岛水兵及时赶到,恐怕就又是一次安源焚城惨案。

  您说说,天下初定。前陈留下的无数隐患,让中原千疮百孔。只是到处横行的盗贼匪徒,就让百姓苦不堪言。

  我听人说过盛世施仁政,乱世用重典。是为了天下万民更快安居乐业,不知道对不对?”

  不等几人回答,她哎了一声带着怜悯可惜摇了摇头长叹息着。

  “天下百姓注定要多受几年苦了。当今皇上虽然一心为民,可他和朝臣在如何日理万机,宿寐不歇,精力还是有限。

  又有太多才华能力出众的人不出山,只顾做悠然隐者。哎。”

  平平淡淡的语气里只有惋惜毫无指责之意。却再没人说话,树下寂静无声,各人自有思量。

  很快笔墨纸砚拿来。几个人自然是先请若棠写了。

  她这几年经的,见的,体悟的多了。

  出家的岁月无所事事,更是整日笔墨为伴。腕力也更强,字自然有了更陈厚的气韵风骨。

  可更让大伙吃惊的是她写的两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也不管几人目瞪口呆的样子,收了笔她自若的笑道。“一时想不起写什么,最近的一些小见识,让各位见笑了。”

  没人上前执笔一比,也再不提什么书法,几个大儒脸色青白灰红的转换。

  苏元正看了看外甥女眼睛眨了下,若棠微一点头,两人都不去催,过犹不及的道理谁都清楚。

  蹬蹬蹬蹬,这边正气氛诡异安静,重重的脚步声传来。

  从外院来的延平快步上前,看了围在皇后身边的几个人微微一愣。

  利索的单膝跪地,朗声道:“皇后娘娘,王爷,皇上来了,已经到了前殿。”

  真是天意。萧策的运气实在是好。

  大伙起身前行,后面的书生们呆若木鸡。院长刘景回身瞪了眼学生们急促吩咐。

  “还不快过来去拜见皇上。一个个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将来还想殿试,披红挂彩跨马游街。”

  被骂的他们才恍然大悟快步赶上。

  她赞萧策运气好,萧策倒是觉得糟糕。

  他尽快接见完臣子,处理了紧急政务,快马加鞭赶来,本来想陪小妻子踏青赏花,游湖放灯的。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一起出游过花朝,也是婚后若棠第一个生日。

  结果听完一群老头子惭愧表忠心后,还要切磋书法,议论时政。

  在寺里用素面当午餐,接着再谈国事,谈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