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6章(2 / 2)

  一直到十二月初,胤禛才打算回京。出来三个多月了, 再不回去, 大臣们就该有意见了。

  回程就比较紧张了, 白天赶路晚上才能休息那么一会儿。再加上天气寒冷,静怡几乎连忙马车都不出来了,只偶尔趁着胤禛空闲的时候去聊聊天儿。

  她已经问过了太医,胤禛最近的身体状况还是挺好的, 就是略有些劳累,应该是上了年纪,连日赶路所致。这个倒是不太要紧的,回头只要好好休息两天就行了。

  回宫之后,这日子就又慢慢的变得平淡起来。安康的福晋生了个小格格,静怡生怕她多想,特意赏赐了小格格不少东西。反正他们夫妻还年轻,这才是第一个孩子,日后总是会有小阿哥的。

  安康都有了孩子了,长宁和长寿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武氏这些年一直将长寿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的,他的婚事,武氏也是能做主的。静怡就偶尔叫了她来商量,最终定下的是钮祜禄家的姑娘。

  武氏家族不显,长寿的外祖家年家现在还处于落魄期,长寿自己身体又弱,武不能安邦,文不能上朝,诗词文章倒是极好的,可惜身体不允许,将来的前途实在是很难说。

  所以为着长寿好,还是要找个娘家比较强势些的妻族才好。不光是武氏自己这么盘算的,就是胤禛,也是这个打算。静怡向来是不会违背胤禛的意思的,所以这婚事,很快就定下来了。

  是文浩家的长女,比长寿小三岁,现下才十一岁,还不到选秀年级,所以长寿要多等几年才行。

  至于长宁,他两个亲哥哥,一文一武,只要静怡活的好好的,他哪怕是什么事儿都不做,也是富贵荣华一辈子,所以这妻族就不用太强势,只要他自己喜欢就行。

  最后长宁选的是石家的姑娘,和胤礽的福晋略微有些关系,但关系也不算很大。这石家的姑娘性子文静,并不算是特别出彩,唯独一点,长相十分漂亮。

  静怡还有些担心,生怕元寿不好色了,长宁变成了好色的人。可后来见他对比石姑娘更漂亮的宫女也并未动心,平日里也不曾见个美人就没了理智,静怡这才算是放心。

  雍正十二年八月,明馨和亲蒙古。同年九月,格佛贺被册封为和硕公主,指婚孔文祥,孔子后人。

  虽然不是和亲蒙古,但远嫁山东,照旧是不能留在京城。不过,之前南巡的时候,两个小儿女也算是见过面,彼此之间也略有好感,所以这门亲事对格佛贺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一转眼,这宫中的女孩子就只剩下安安一个了。静怡略有些伤感,就是安安,也要搬到西三所去住了。现下那西三所,空落落的,也不知道安安自己住着会不会害怕。

  来给静怡请安的安安听着自家额娘嘀咕,就忍不住笑:“额娘可是想岔了,这宫里的女孩子怎么就是我一个人呢?还有我大侄女图铃啊,您要是想抚养女孩子,五哥家里也有个,六哥家里的还是嫡长女呢,再过两年七哥八哥就要成亲了,女孩子还担心会少吗?”

  “西三所虽然空旷,但来来往往的下人也不少,我还时常会带了大侄女儿在那边玩耍,额娘就不用担心我了,倒是额娘自己,要多注意些身体,我瞧着你最近脸色有些发黄,可是身子不舒坦?”

  安安关怀的问道,静怡伸手摸摸脸,摇头:“没觉得哪儿不舒服。”

  “额娘脾气也有些怪,好像一直在压着脾气一样。”安安伸手摸摸静怡的手背:“额娘可是心里有事儿?”

  静怡愣了愣,伸手在心口处按了两下,不是安安提醒,她自己都没发现,最近好像是很想发火啊,不过因为理智还在,这才每次都给压下去了,但是心里有火气,多多少少行为上还是能带出来一些的。

  但很快静怡就给自己找到了借口,大约是更年期到了吧,她都四十多岁了,该是到停经的时候了。

  “没事儿,回头我让太医看一下。”静怡笑着安慰自家闺女,安安想了想又摇头:“还是现在就找太医来看看吧,择日不如撞日,若是改天,指不定额娘你又忘记了。”

  静怡拗不过女儿,就应了。也是凑巧,正好胤禛过来,听静怡说请太医,就有些疑惑:“身子不舒服?是哪儿不舒服?”

  “没事儿,是闺女关心我,正好请个平安脉。”静怡笑着问道,顺便给胤禛倒一杯茶:“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正好你过来,顺便也给你看一下,我瞧着你脸色不太好。”

  胤禛叹气:“事情太多,朕就是想好好休息一下都没时间。”

  “皇上还是要多多注意身体,你身体好了,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朝政,你身体要是不好了,那那么多的事情,可等着谁来做呢?元寿还年轻呢,没你在旁边看着,他性子定不下来。”

  静怡老生常谈,胤禛不爱听,摆摆手示意她闭嘴。

  静怡撇嘴,你不爱听我还不喜欢说呢,谁说到了更年期女人就喜欢唠叨了?本宫就是个例外,到了更年前,要做个冰雪美人!

  安安赶紧出来打圆场:“四哥说等三月份儿了带我们去打猎,汗阿玛要不要去?汗阿玛,我还没参加过围猎呢,明年您要不然举办一次?”

  胤禛摇头:“你四哥也是个糊涂的,三月的猎物瘦骨嶙峋的,打个什么?不如等七八月,草盛猎物肥,那才是打猎的好时候。既然你想去,等明年朕看看,若是有机会,就举办一次。”

  毕竟他登基这么久了,围猎也才举行过一次。这种武力展示,还是不能停的,要不然,蒙古那边说不定又要闹什么幺蛾子。胤禛一边和安安说话,一边就又想到朝堂上的事情了。

  太医过来把脉,果然,静怡这个是心烦气躁,因为要停经了,要到更年期了。太医给开了调理的药方,但终归还是要自己调节心情,不能将怒气憋着,要不然会憋出来问题的。

  至于胤禛,还是劳累太过,要多多休息。

  静怡忍不住想唠叨,但想到之前胤禛不让说,索性就又闭上嘴了,回头这人自己累病了,就该知道自己的唠叨是没错的了。至于现在,他自己爱累就累着吧,不想管了,反正自己劝说了好几年也没见他放在心上。

  既然太医说要放松心情,静怡就给自己找了些事情做,今儿给大孙女做个衣服,明儿给大孙子弄个玩具,后天再叫了闺女来谈谈天。

  日子一天天过去,过年的时候,瞧着下面的一个孙子两个孙女,还有即将要成亲三儿子,静怡笑得有些合不拢嘴。

  刚过了三月,她就去找了胤禛商量,表示想到圆明园去住着,皇宫的春景看了十几年了,有些烦了,倒是圆明园,往年只夏天去避暑,今年能不能换个景色看看?

  胤禛想想挺有道理,于是,今年就提前出发去圆明园。

  圆明园的春景果然是不同凡响,静怡以前也不是真的没见过,就是见得少而已。然而这次看见,还是有些震惊的,为了更好的感受这美景,她还特意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表,今儿去哪儿,明天去哪儿,带谁去,不带谁去。要不要在那边用午膳,或者晚膳什么的,那计划表看的胤禛嘴角抽抽,最后就是随她心意了。

  本来按照静怡的想法,到夏天了再换个地方居住的,可到了四月,贵州苗匪叛乱,当地宣传有苗王降世,不到两个月,攻陷黄平旧州、清平、余庆等县。

  胤禛就又忙起来了,连着元寿和安康都不见踪影,整天跟着胤禛在前面九州清宴处理朝政,静怡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想换地方住的事情了。

  静怡原以为,这次苗匪叛乱的事儿,应该和前些年别的地方平民叛乱差不多,一两个月就能解决。然而,貌似是清军内部将领不和,这场战争,居然一直拖到了八月底。

  同时,葛尔丹策零卷土重来,攻打哈密城。蒙古台吉诺儿布又背叛大清,和葛尔丹策零联手造反。

  胤禛本来忙的连睡觉时间都快没有了,得闻此消息,更是大怒,白日里的早朝甚至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一点多。上完了早朝,诸位大臣们还是不能回家,就在圆明园里胡乱对付一口,下午要继续议事。

  胤禛这种拼命的做法,静怡是很不赞同的,可她劝不了,不光是她劝不了,元寿和安康也是劝不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胤禛偶尔停下来歇口气的时候,要么给揉按一下放松身体,要么是给点儿吃的让他自己补充一下体力。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医开的方子不太管用了,静怡觉得,自己又开始莫名的焦躁和烦闷了。

  但是胤禛没空来开解她,她只能自己将这些情绪都给闷在心里。

  八月二十三日,静怡用晚膳的时候发了点儿火,因为饭菜有些不合口味,若是以往,不合就不合了,她也不是那种挑食的人,可今天,就是忍不住发火了。

  她本身是个软性子的人,这一辈子,发火的次数少的两个巴掌就能数的过来。所以这次发完火之后,她又有些小后悔,一方面是觉得御膳房的人有些小冤枉,那些饭菜,她以往还是很喜欢吃的,可最近口味有些变化,他们没跟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