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6章(1 / 2)





  年仅六岁的小太子即位,因新皇帝年纪尚幼,太后垂帘听政,安国公高元照辅政。高家人再次重掌朝政。消息传到赵亢耳朵里的时候,赵家族人的尸体都早已凉了。

  赵亢当场喉头一甜,呕出一口鲜血来。他处心积虑熬了这么久,本以为他赵家终于也能将高家取而代之,没想到高家的那群混蛋竟然如此心狠手辣,难道就不忌惮他举兵谋反吗?!不,不是不忌惮,那些人如今是逼着他反!原本只要能够扶植小皇子,他赵家的血脉登上皇位,他就能够坐享半壁江山。可如今,他的女儿和外孙都没有了,他便是打着清君侧诛佞臣的名号起兵,便是真的剿灭了高家,这江山又该留给谁去?留给其他的李氏皇子,他不甘心;可若是取而代之,一来他年事已高,膝下并无出众的子孙,二来他就真的成了谋逆之臣,能成事倒也罢了,若不成事,留下千古骂名,后世也再难翻身!更何况,假若他真的造反,那么他的敌人就不再是高家,而是整个天下!既然李氏江山能被取而代之,各诸侯岂有不争分一杯羹的道理?原先的盟友也成了敌人!

  可若是不反……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看高家人继续逍遥?!是他赵家把高家逼急了也好,是高家把他逼急了也好,总之到了如今,他就只剩下鱼死网破这一条路了!

  赵亢大病一场,病中也不忘派出手下整兵待发,并派人与周遭各地节度使联络,共谋举兵清君侧一事。然而高家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实在是妙,果不其然,赵玉莺与小皇子一死,原本口口声声要与他们歃血为盟的诸侯也开始推三阻四,不肯与他共同出兵;就连他手下的将领亦有劝诫他的,如今赵亢手中的兵力还不足以称霸天下,何况高嫱既然走了这步棋,必然有所准备,京城戒严以待,他们硬碰硬,没有必胜的把握,即便胜了,弄得元气大伤,最后也很可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就连原本与他私交甚笃的平卢镇节度使刘强,按说有过世子刘世嘉被高嫱扣押一事,也该与高家势同水火,可如今他的态度也变得十分暧昧,一面十分赞同赵亢出兵,可提到要他派兵援助,他却又万般推脱,只说若赵亢有难他会竭力相助,可究竟如何相助,却始终不肯松口。

  然而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赵亢便是只为一口气也不得不拼了。他不顾大夫的劝阻,带病挂帅,以清君侧除奸佞之名昭告天下,领兵浩浩荡荡向京城出发了。

  等到赵亢真的出征了,其他各地的诸侯又开始蠢蠢欲动。有的亦跟着打出襄助赵亢清君侧的名义跟在赵亢军队的屁股后面,却并无战意,无非是看好赵亢能胜但不想让他独占便宜因此来抢分一杯羹;亦有勤王的军队出动,其实也是想趁乱捞点好处;更多的,则是在驻地整兵,先不轻举妄动,只等双方两败俱伤,再赶紧出动捡便宜。

  其实高嫱和高元照之所以如此布局,也是被逼无奈。赵亢为难,他们又岂会不为难呢?杀了赵玉莺和小皇子,等于断了赵亢的后路,赵亢是一定会出兵的,京城并不是固若金汤,未必能够阻挡赵亢铁骑。若是召集其他将领入京勤王,便是引狼入室,这世上没几个人是省油的灯,挡下了赵亢后事也难以收场。

  可是与其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赵家坐大,他们也只能兵行险招,出此下策了。

  京城里的局势渐渐紧张起来,朝廷每天接到赵亢又进军了多少里的消息,要忙着与赶来勤王的军队联络,还要下旨征兵收粮加强京城守备,就连高展明也忙得连轴转。

  就在这时候,小太子的病情又加重了。然而高嫱等人忙着应付讨伐军,竟也没空料理他的事。

  高展明被高嫱召进宫议事,待完事后专程去了趟小皇帝的寝宫。小皇帝因为得了病,连宫室都不能出,父亲已然去世,祖母自然是忙得没空去看他,也不大关心他,甚至早早就做好了放弃他的准备。就连他的母亲许皇后近来也病了不能陪伴他,虽说是个皇帝,也着实可怜。这让高展明不由想起了这身体的原主。

  原主被人称作独孤贫,他的贫也不过同宗室子弟比起来不那么富庶罢了,因此这一项当剔除不谈。然而独与孤,却是实实在在的。父亲早逝,母亲又是个不懂事的,他没有亲兄弟,堂表兄弟之间还要备受欺凌。高展明如今既成了高展明,他追思往事,有些事情不晓得究竟是这身子带的记忆,又或是他想的多了便深入其境,总之他如今想到小皇帝,便有种感同身受的悲哀,因此忍不住想看看那个孩子,宽慰他两句。

  然而高展明经太监通报入了内宫,竟在小皇帝的床帏前看见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高华崇!

  高展明已经很久没有同高华崇打过交道了,细想起来,自打他出了学堂后与高华崇就断了昔日往来,紧接着他又很快离京了。那时候高华崇倒是给他写过两封信,写信的人或许有所压抑,信倒也写得平平淡淡,无非就叙旧情,他看罢觉得无甚意思,也不想再同高华崇有什么牵扯,因此从来不曾回过信。后来回了京,同为高家子弟,同在朝中办事,难免要有些往来,不过他分寸一向掌握得很好,绝不与高华崇有公事之外的牵扯。

  到底也是过了两年,当初高华崇在宗学时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打从上了朝堂之后,虽有家族撑腰他依旧是贵不可当,但到底少年心性还是成熟了几分,如今的性子不再如从前那样惹人讨厌,对高展明也不过分纠缠了。偶尔主动放下架子邀高展明一同喝酒,却也被高展明能推则推了。

  一笑泯恩仇的事,高展明并不打算做,至少不打算同高华崇做——那不是他的事,他没有资格替那人去做。

  因此在这里遇上高华崇,高展明难免是有几分尴尬的,但来了来了,总不能见了这人就退出去,那未免太刻意了。

  高华崇看见高展明也是吃了一惊,旋即有些欣喜:“君亮?”

  小皇帝隔着帘子咳嗽了两声,虚弱地叫道:“明表叔……”

  高展明忙上前行礼:“臣见过皇上。”

  小皇帝稚嫩的声音从帘子后传过来,闷闷的:“不必多礼。”

  小皇帝很是可怜,今年才五六岁的年纪,因染了会过人的毛病,也面也不能同人见,只能隔着帘子。高展明今日来本是想隔着帘子同他说说话也好,可高华崇在此,他突然就不知该说些什么。

  高华崇大抵也同样尴尬,同样沉默着。

  大殿里的太监和宫女都退下了,偌大的殿上只有他们两个男人和一个隔着帘子的孩子,谁也不开口,气氛就这样冷了。

  第一百零二章 识破

  今日高华崇来这里,也是因为如今的小皇帝让他想起了一个人。

  这两年的时光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便过了。他做了官,慢慢接掌大权,他纳了妾,妾室为了生了孩子,按说这段时日应当再充实不过,可回首一看,这两年却又是茫然的。他是怎么突然之间就与高展明从亲密无间变成了形同陌路,这之间的变化他一直没能理清,因此明明已经许久不曾说过一句话,他有时看着高展明,一晃神还以为他们又回到了过去,或者随时随地能够回去。

  到底是孩童时就交好的人,人在年少时总是认死理,芝麻大点的事亦要看得无边无际,恨也好,爱也是,如今沧海桑田了,依旧觉得旧日时光还在眨眼之前。

  因此他百忙之中来看小皇帝。看到小皇帝如此可怜的模样,他又想起那人小的时候。他那时年纪也小,难免有几分天真,天真的人往往也残忍,他对那人也好,也坏,是非恩怨如今倒是说不清了。

  三人沉默了一阵,最终还是高展明先开口:“皇上,你这两日觉得如何?”

  小皇帝的声音总是闷闷的:“不大好。”

  高展明本想同小皇帝说说外面的事,与他讲讲故事解闷也好,可高华崇在这里,他总觉得别扭。

  高华崇也别扭了一会儿,但旋即又泰然自若起来,同小皇帝讲起今日朝堂上哪位大臣当众出了丑的趣事,总算把小皇帝逗笑了。

  不一会儿太监上来送吃食,送了两碟糕点和两杯花茶到高华崇与高展明面前:“两人大人口渴了,喝点茶吧。今早刚采的鲜蒲菊泡的茶,润喉的。”

  那花茶果然香气扑鼻,高展明从前十分喜欢鲜蒲菊的香气,仔细想来倒有好多年没喝过了,正好也口渴了,只觉得喉咙痒痒的。他余光瞥见高华崇皱了下眉头,似乎不大喜欢这茶点,他也不在意,端起茶杯就喝。

  高华崇突然猛地向高展明伸出手,像是要阻止他的样子,可到底慢了一步,高展明已将茶喝了。待他放下杯子,只见高华崇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高展明被他看得奇怪,不由摸了摸自己的脸,以为他将什么东西弄到了脸上。

  高华崇死死盯着他,眼神仿佛要吃人:“这茶里放的是蒲菊。”

  高展明下意识接了句:“怎么?”

  他旋即意识到了,兴许是原主从前不爱喝蒲菊,因此高华崇才觉得奇怪。这算是他的疏漏了。甚少有人将蒲菊添入饮食之中,所以这些年里他并没有碰过蒲菊,就是宫中的御厨们为了增添新意,因此在茶里加了此花。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便是从前不爱吃,如今便不能爱吃了么?人总是会变的。

  高展明便转了话题,问道:“皇上近来可听了什么书?”皇家子弟三岁起便要认字读书,只是小皇帝身体一直不好,又染上了会过人的毛病,因此只好让少傅为他念书。

  小皇帝可怜巴巴地哀求道:“朕不想听书,两位表叔能不能带朕出去走走?”

  太监忙道:“皇上,可使不得!皇上若是觉得闷了,待两位大人走了,奴婢带皇上下床走走,不可劳烦两位大人。”这高展明与高华崇都是高家嫡系子弟,身份十分高贵,若是他们被小皇帝的病给过了,他们这些当差的绝逃不了干系。

  小皇帝便不说话了。

  话题分明被转开了,可高华崇依旧死死盯着高展明看,那眼神怎么看怎么不对劲。高展明被他盯得不快,也不想再在此地待着了,正待走人,却觉胃里一阵翻滚,一股恶心劲顶上来,头皮发麻。

  高展明伊始以为是这宫里太闷,可旋即又觉得不对,这绝不是闷的感觉,倒像是——中毒了!茶里有毒?有人要害他?怎么会呢,这可是宫里,谁能有这本事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