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8章(1 / 2)





  官文又允许商贾自行定价卖粮,不再限制,因此一时间民间的粮价被炒到了其高无比的位置,往年一石白米只要一两银子,商贾堂而皇之地叫价二十两;就连粗糠都被叫到了五两银子一石。

  就在高展明想办法缓解灾荒的时候,李景若也没闲着。嘉州一直为流寇盗匪侵扰,百姓民不聊生,难以正常经营生计。为了打击流寇盗匪,李景若颁布号令,百日为限,百日之内捕获盗寇可以抵罪。

  蜀地的流寇盗匪原本有好几个阵营,最出名的就是锤子帮铲子帮,此二帮成立已有数十年,自打去年嘉州开始闹起了蝗灾之后,这两个帮派迅速壮大,官府三番两次出兵都难以将其剿灭。

  这些帮忙们各自独立,除了抢老百姓的,也会互相抢对方的,之前就一直角逐征斗。再加上高展明治灾有方,一些原本迫于无奈落草为寇的盗匪早已有了回乡的打算,只是由于有罪在身,怕不得善终,才骑虎难下。李景若的新政无疑恶化了这些流寇盗匪们之间的争斗——只要抓住其他盗匪,自己就可以免罪!

  有的人为了给自己脱罪而出卖同伙,有的人虽不想重做顺民却害怕被同伙出卖,一时间,盗匪们互相猜忌甚至互相残杀,势力迅速减弱。没半月,原本嘉州最大的几个盗匪窝都溃散了,铲子帮和锤子帮的人头被送到官府,其余匪类死的死、散的散。官府不出一兵一卒,不费一文银钱,就把嘉州猖獗的匪乱给平息了。

  高展明得知后,夸赞李景若道:“李兄手段狠厉,在下佩服。”

  李景若道:“彼此彼此,高兄也未见比在下心慈手软,在下就等着看高兄如何大显身手了。”

  李景若身为都督,统辖五州。嘉州的官文一出,李景若立刻让他手下其他几个辖地也纷纷公布官文,言嘉州短缺粮食,嘉州太守高价收粮,鼓励商贾前去卖粮。消息立刻传开,各地商贾纷纷运粮前来鬻卖。李景若又大开方便之门,凡是运粮来的商贩,皆予以放行,发给行商证,并且减低商税。

  没多久,嘉州城人头攒动,皆是各地闻风而来的粮商。

  眼看以蝗换粮的行动让嘉州府的存粮消耗殆尽,刘汝康不住催促高展明:“你到底打算什么时候收粮?官府快没粮食发了!”

  高展明道:“唔,蝗灾已止,捕蝗换粮的官文也可以撤了。”

  刘汝康道:“就算撤了那官文又如何?嘉州府的余粮都不够给官吏们发俸了,更别提赈灾了!”

  高展明道:“我只说了放官文高价收粮,难道我说过真的要收?”

  刘汝康大惊:“不收粮你贴官文做什么?”

  高展明好笑道:“一百八十文一斤白面,五两银子一石糠米,若是真照着这个价收粮,别人岂不以为嘉州太守是个傻子?”

  刘汝康目瞪口呆。我不是傻子,可你是傻子啊!高价收粮的官文不是你让放的吗?

  刘汝康没好气道:“你到底打的什么鬼主意。神秘兮兮的,连我也不能说?”

  高展明耸肩:“太守大人心直口快,若是告诉了你,全天下岂不都知道了?”

  刘汝康的下巴险些没掉下来。高展明这是在骂他大嘴巴吗?!简直……简直……简直太了解他了!

  高展明笑道:“下官没有什么鬼主意,只是众人皆知嘉州的困境,因此纷纷慷慨解囊,前来援助,太守大人可千万记得好生嘉奖那些仗义之士,不能轻易让他们走了。”

  慷慨解囊?谁?那些屯粮炒价的商贩?刘汝康简直莫名其妙。然而看着高展明胸有成竹的模样,刘汝康也只好胸闷地回去了。

  过了几天,让刘汝康大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粮商辏集于嘉州城内,从异地闻风赶来的商贾们也知道嘉州府不可能吃下那么多粮食,自己又没有门路沟通政府,于是为了赶紧清货赶回家过年,就开始自行降价出粮。

  高展明是行过商的,他深深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做商人的什么都不怕,就怕货比货,价比价。凡是由朝廷或地方豪绅垄断经营的商品,因为没有比价竞价,价格只会一路走高,而民间可自行贩卖的货物,物价往往更稳定。嘉州城的粮食之所以被炒到了天价,正是因为嘉州蝗灾缺粮的缘故,所有的存粮被一些豪绅大贾囤积,百姓们为了活命,走投无路,只能接受豪绅大贾开出的任何价钱。而他的新令一出,各地商贾运粮入嘉州,粮食不再稀缺,价钱自然也就下去了。

  让刘汝康终于揣摩出高展明用意何在的事情是粮商在民间贩卖粮食的价格竟然低过了官府官文收购粮食的价格。

  一直以来,官府收粮的价格往往都比民间的价格要便宜。商贾们若是手中有足够的货物,卖给老百姓,只能赚些银子,可是卖给官府,却能赚个人情,日后行商时便能获得官府的便利。所以当高展明以一百八十文收购一斤白面的时候,白面的价格在民间立刻被炒到了两三百文一斤。不过天价只是暂时的,短短一个月过去,白面的价格就跌了数倍,民间只卖到八十文一斤,连官府的一半定价都不到。

  又过了几日,刘汝康亲自上门来找高展明和李景若。

  经过这件事,刘汝康对高展明和李景若的态度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李景若剿匪、高展明收粮,两件事干的干净利落,解决了嘉州府长久以来最大的两件困扰。这么看来,恐怕纨绔子弟不是李景若和高展明,反倒是他自己了。

  刘汝康到高展明府上登门拜访的时候,高展明和李景若正在院子里下棋。刘汝康一见他二人,忙冲了上去:“高判司,李都督,高招啊,厉害啊!”

  李景若眼睛盯着棋盘,根本没有看他:“刘太守谬赞。”

  高展明笑了笑,道:“刘太守亲自造访,所为何事?”

  刘汝康擦擦赶来时热出的汗,道:“我这两天被人烦坏了,一堆商贾上赶着要来拜访我,我刚出门的时候还让几批人给堵了,都求着我收他们的粮呢。高判司,你猜猜他们开多少价?”

  高展明不紧不慢地落下一枚棋子:“多少?”

  刘汝康亮出巴掌:“一石白米,五两银子!一石糠米,二两银子!哈哈哈!”

  高展明问他:“太守大人应了吗?”

  刘汝康摇头:“还没有,我是想应了,不过还是打算先来问问你们。”

  高展明笑道:“太守大人这便心急了?大人先前不是十五文一斤收白面吗?如今这价还比大人当日定的价贵得多呢。”

  刘汝康哈哈笑道:“差不多就行,差不多就行,好歹让他们赚个车马钱。再者说,我派人盯了好几天市价了,差不多就是这个数,也没的再减了。”

  嘉州卖粮的商贾见官文已经放了两个月了,官府还一斤米都没收过,再看这市场上的盛景,也知道自己上当了。商贾豪绅们不愿就这样吃了大亏,于是联合起来控制粮价,将那些价格过低的粮食全部吃进,稳住粮价不能再跌。因此粮价虽降下来不少,但因为那些商贾们的对策,还是往年的五倍左右。

  李景若走了一步棋,悠闲地端起茶喝了一口,只听着不做声。

  高展明道:“太守莫不是替他们心疼吧。那些辏集嘉州的粮商,可不是什么良善之人,都是冲着牟取巨利发国难财来的,若不然,这粮价也不会过了两个月才降下来。商贾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和智慧牟利,在我眼里,他们并不比士子农人低贱,然而想靠国难发财的商贾,原本已泯灭了良心,就因为这些人,商人才一直被鄙夷。依我看,倒是该叫他们吃些教训了。”

  刘汝康惊诧:“你还有什么法子?”

  高展明微微一笑:“若不是有人暗中吞货继续抬价,如今的价格也不会还那么高。依我看,就按太守大人说的,让他们赚个车马费也就够了。凡有那太过贪心的……”他轻轻在棋盘上落下一子,“他们既然敢继续吞货,那我就让他们吞个饱!”

  第五十八章 收粮

  高展明的态度让刘汝康情不自禁哆嗦了一下。一直以来他对高展明的态度都不咋地,别说客气了,就连基本的礼数也懒怠。然而高展明在他面前总是客客气气的,随他怎么怠慢也从不发火,因此他更觉得高展明这家伙只是个欺软怕硬的草包,根本没有真才实学。

  可是高展明近日来接二连三出的计策都让他刮目相看。高展明非但不纨绔,而且还是个心思深沉的。他不禁怀疑起自己当初听到的传闻究竟是真是假。这样的人,真的是靠着高家的荫庇爬上来的?以他的本事,肯定比高家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能干多了。就算他科举的时候真的作弊了,那也作弊的好,这样的人才给他当个状元还是朝廷赚了呢。刘汝康接触过不少新秀进士,眼高手低的多了去了,都说科举公正,可真正能选拔出的人才有限的很。高展明当日到底怎么会被朝廷左降出京的?真的是当翰林的时候办错了事?该不会是让人陷害的吧!难道是自己的母家赵家……

  刘汝康正走着神,忽听李景若道:“刘太守,你看棋看得好生认真,你瞧我这局棋就快输了,不知你可有高见,助我扳回一招?”

  刘汝康的回过神来,往棋盘上看了一眼,李景若的局势确实不太好,右下角的一块棋子快让高展明给做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