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十二





  “既然不是为火器一事出宫, 那么就是为了……”苏徽观察四周,眼见着道路上的行人数目越来越多,意识到嘉禾的目的地实际上是宣府的闹市, “为了体察民情?”

  “民情难道不重要吗?”嘉禾反问。

  苏徽没有反驳什么。

  君舟民水的道理他当然是懂的,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根基,在于那些看似庸碌而又寻常的黔首。宣府虽是军镇,却也有寻常百姓, 而那些披甲的士卒若是卸去了甲胄, 也不过就是边地一农人而已。

  “我听人说, 宣府从前比起现在要热闹。”走在苏徽前方,嘉禾慢悠悠的说道:“这里不仅是防御胡人的重镇,其实亦是边关互市的场所之一, 是北境商路的重要一环。不过开战之后, 宣府的商贾与黎庶便大多数都南逃避祸去了, 因此你看街边的房舍, 有不少都是空着的。”

  苏徽一面点头, 一面不动声色的走在嘉禾身旁,免得她被道路上的行人所冲撞。

  “可黎民百姓,就如同野火之后的春草,总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嘉禾感慨, “我翻阅史书,曾见字里行间记载下的天灾兵燹无数,然而时至今日,九州大地依旧生生不息。这片土地上的子民, 坚韧得让我心生佩服。”

  苏徽诧异的看了嘉禾一眼, 很少有皇帝会对黎庶用上“佩服”这个词。对于大多数的上位者而言, 小民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他们提供财富。他们征敛之时不会在意小民们是否会为此而感到痛苦, 偶有宽和的仁政,也只是为了休养生息之后下一次的采撷。

  “开战两年之后,倒也有商贾与庶民陆陆续续的返回宣府。”嘉禾微微笑着注视向前方市集,“众生趋利而避害,他们肯回宣府,大约也是相信这座城池不会被轻易攻破。每每念及此,我便不敢懈怠政事,生怕辜负了这些人的信任。”

  市集之中所贩卖的货物自然比不得京师,种类不算多,多是寻常的布匹、马具而已,至于盐铁之类,虽是宣府一项大需,却是朝廷官营,民间不得私贩。过去嘉禾没有亲临宣府之前,私盐买卖泛滥,甲胄马匹兵刃,也常有人私下买卖,嘉禾以皇帝之尊镇守宣府两年,如此风气才渐渐淡下去。

  走过一片贩卖骡马与运货大车的商肆之后,映入眼前的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会馆,这原是同乡行商所修建,供行商落脚存货的地方,聚集的人多了,自然也有了非比寻常的热闹。路过会馆的时候,苏徽嗅到了浓烈的酒香,听见了喧哗的笑闹。

  就在刚才,苏徽问过嘉禾一个问题,他问她是否会怀念京师。

  而嘉禾回答:“京师与宣府并无什么不同。”

  的确并无什么不同,都只是她所治理的土地罢了,土地上活着的,是各司其职的士农工商,是她的子民。

  嘉禾停驻在会馆门口,却并没有进去。门内传来琵琶铿锵、竹笛咿呀,惊堂木一声响,四座寂然,如训练有素的军队一般。接着便听以说书老人清了清喉咙,朗声说起了什么。

  苏徽过了好一会儿才辨出他讲得似乎是长公主荣靖的故事。

  荣靖在朝堂之上遭人憎恶,据说督察院的言官每日都要写上十几份弹劾长公主的奏表,每一位新入职的言官,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提笔痛骂一番这不守妇道,目无规章的长公主。

  可与之相反的,却是她在民间的声望。凡夫俗子们不似那些成日里将纲常挂在嘴边的儒士,古往今来,女人披甲上阵的传说并不稀少。黔首乐意看到巾帼将军,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美艳英武的娘子军,南北朝有花木兰,宋时有杨门女将,而如今有荣靖公主。

  在故事流传的过程中,多的是人愿意为这故事添枝加叶,荣靖面容损毁的事实被刻意遗忘,他们将荣靖塑造成了一位带着饕餮面具,实际上容貌娇艳的女子,因其兼具帝女与将领的身份,于是便越发的迷人。而寻常百姓所喜爱的一些品行,譬如说忠诚、仁厚,以及女子对丈夫的贞义,也都被尽数安在了荣靖的身上。苏徽聚精会神的侧起耳朵听了一会故事,只觉得说书人描述的根本就不是什么荣靖长主,而是性转版的秦琼、尉迟。

  嘉禾对此不予置评,她听着世人口中她长姊的故事,似笑非笑,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就这么站在会馆门前,若有所思。

  惊堂木再响,说书人又再次讲起来两年前荣靖长主率领援救宣府的故事。苏徽不是很能听得懂这说书人略带口音的叙述,但会馆内氛围高涨,可见他说到了精彩处。

  嘉禾对上苏徽迷茫的目光,轻轻告诉他:“两年前我带兵死守宣府,几次胡虏攻破城门,又被宣府守军击退。我亲自站立城楼之上击鼓,激励士气,箭镞擦着我的面颊飞过,几乎差一点点就要了我的性命。好在上苍庇佑,忽有一夜北风骤临,我命人趁着清晨最是寒冷的时候,将井水泼洒在城墙上,使之冻结成冰,覆于墙砖之上。又命宣府城内妇孺披甲扮作将士,站立城头,使敌人误以为城内守军充备,这才熄了继续强攻宣府的心思。”

  她的语气说的轻描淡写,就好像当年历经的惊心动魄,都只是一场烟云幻梦。仔细辨认,能看到她右眼下方有一抹淡淡的伤痕——虽然这样的伤口与荣靖脸上的伤疤不足以相提并论,也不至于彻底毁去她的容貌,但足以说明当年战事之险。身为女皇,她的面颊比起许多京中富贵人家的夫人要黝黑粗糙了许多,都说美人肤如凝脂,她这张脸却宛如树皮。不仅是脸,她的手上亦有老茧与伤痕交错,而衣裳遮住的躯体,只怕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等到宣府的危机实际上已经化解的时候,阿姊才带着她的军队驰援。她从后方突袭胡人,一战斩首将近万数,其功绩让人叹服,可若非那群胡人在宣府城下消耗了精气,又何至于让她如此轻易的击败?我身边的言官,如秀之等脾气不好嘴巴又毒的,直接便写文讥讽她这是有意坐收渔翁之利,是想要看着胡虏杀了我,然后自己做皇帝。”

  苏徽心中一紧,但他也说不上来自己是为什么揪心,“那么,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嘉禾扫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信不信任荣靖,这个答案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她不打算和苏徽分享自己的心情,这对她来说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但说书人的故事中,没有你。”苏徽又听了一会那抑扬顿挫的腔调,遗憾的叹了口气。虽然争这些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对嘉禾来说,总归是有些不大公平。

  嘉禾面无表情,看起来好像并不在意这些。

  “陛下对话本小说之类的感兴趣吗?”苏徽见她站在门口还是没有走的意思,于是轻声问道。

  “不感兴趣。”可是每一次出宫,她都会来到这家会馆前,默默的听旁人口中的悲欢离合。

  “如果我要是认识一个有本事的说书先生,我一定让他将你的故事也改成话本子,到时候,你便也能看到有许许多多的黎庶,为了你的经历而折服。”

  “谁稀罕。”嘉禾轻嗤一声,转身从会馆门前离开。

  “这种事情你可能确实会觉得微不足道,甚至还会有些许反感——”毕竟听着自己的事迹在市井被人口口相传,总会有些许微妙,若是听见那些添油加醋胡编乱造的情节,指不定还要怒火中烧。

  “但是,市井小民们最爱的便是这些故事。千百年后,也许正儿八经的史书会被遗忘,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却说不定能够深入人心。”苏徽追上嘉禾的脚步,絮絮叨叨的和她说这些,“可不要轻视这些粗俗的东西,多少普通百姓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有茶馆里的故事、戏园中的戏文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想要治国,经济、政治与文化得并重,上层士大夫,你得和他们讲孔孟、说经学,与下层的民众,你就得在意……”

  不知不觉,苏徽又开始说起了一些连自己都不是很懂的东西。

  那些古怪的概念为何会存在于他的脑海里,他实在是记不得了,有些东西他甚至自己都一时半会无法理解。但他的直觉告诉他,他要将这些说给嘉禾听。只因他眼前站着的不仅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更是主宰一个国家命运的皇帝。

  至于嘉禾有没有将他的话听进去,苏徽其实也不清楚。总之那日在一通胡乱闲逛之后,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紫煌宫中。嘉禾径直去往寝殿更衣,而殿门外却站着一个苏徽暂时不想见到的人——赵游舟。

  “陛下原来是出宫了。”他拱手躬身,朝着嘉禾行礼,“以往陛下都会带上臣一起,这一次,身边跟着的却是京城来的新人呢。”

  听出了一股酸味的苏徽缩在嘉禾身后,悄悄的抽了口凉气。

  ※※※※※※※※※※※※※※※※※※※※

  失忆前的小苏:我要克制,我不能进行超游发言,这个时代真落后,唉,看看就好

  失忆后的小苏:我脑子里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不管了,先说出来吧,陛下,听我说,首先我们在这里建一个蒸汽机,然后我再教你做电灯泡

  嘉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