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4节(1 / 2)





  “当初他背叛府尹,为朱瑙夺下了荆州,想以此讨到朱瑙的欢心。结果呢?还不是不得志!这狗贼,真是活该!”

  “大快人心呐!”

  众人得知了黄东玄的消息,都拍手称快。其实倒也不是人人都憎恶黄东玄,但是人人都知道,孙湘憎恶黄东玄,因此才急着同仇敌忾。

  当初长沙军大败,论责任头一等应当算在孙湘身上,第二等算在那王占身上,第三等才能轮到黄东玄。而且就算黄东玄不投降,也只是战死或被俘的命,改不了长沙军大败的形势。只不过孙湘为免影响自己的威望,自然是不能担则的,就只好把责任都推到王占和黄东玄身上了。

  其实黄东玄被任命为平东将军,委屈是有些委屈,但也说不上太惨。可众人之所以拍手称快,还是因为朱瑙竟然要将他调离荆州,调去汉中。

  要知道这荆州的形势和地利没有人比黄东玄更了解、更会利用,留下他在此,非但很难有人能从他手上夺走荆州,反倒是他能借着江陵水系开疆拓土,攻城略地!朱瑙却没做这样的安排!因此,给黄东玄什么封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举能说明,朱瑙打心眼里是信不过黄东玄的!

  孙湘的嘴角从接到密使的来信后就没掉下来过。他向众幕僚道:“那朱瑙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正是人心思变的好时机。黄东玄又在此时有悔过之意,向我乞和,正是天助我也!依你们之意,我该如何趁此机会,夺回荆州?”

  众人对视了一眼。这荆州可是孙湘心里的一根刺。黄东玄的密使能够治愈他前日的一场病,要是真夺回了荆州,只怕孙湘以后几十年都能身强体壮,百毒不侵了。

  立刻有人顺着他的意思道:“既然黄东玄有心乞和,府尹不如先好言好语稳住他,同时出兵入驻荆州。待夺取城池后,再伺机杀了那狗贼,以泄府尹心头之恨!”

  “没错!他这般反复无常的小人,背叛了朱瑙后,想必也无人再敢用他。他走投无路,只能投靠府尹。府尹只消先拿好话哄他,必能哄他上钩。届时许诺他高官厚禄,把他哄出荆州,就可下手除了他。”

  也有人担心道:“府尹,那朱瑙奸诈狡猾,黄东玄也诡计多端。此番会否是他们联起手来设计我们?”

  又有人道:“就算不是他们联手设计,那黄东玄也是个奸诈之人,他向府尹投诚,只是想借府尹之力摆脱朱瑙。可我们若想哄他乖乖交出荆州,只怕没那么容易。”

  孙湘此刻心早就飞到荆州去了,可幕僚的担心也并非全然没有道理,这让他愈发心焦。

  又有人出主意道:“府尹,我们先哄着那黄东玄,想办法夺回荆州,这总不会错。另外,那广晋府的陶将军欲立新帝,与朱瑙分庭抗礼,也来笼络我们多次了。我们不妨请陶将军出兵相助,共谋江陵,想必他不会拒绝的。”

  孙湘一直不敢去打荆州,就是因为先前的大败让长沙府一蹶不振,积弱至今,他手头根本没有强兵强将与蜀军抗衡。但如何能和广晋军联手,不光能夺回一个荆州,一起把江陵给瓜分了,也好过让朱瑙占着江陵。

  孙湘几乎已经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他虽然也不愿屈居于朱瑙或陶北之下,但他早晚都得选。他是不可能选朱瑙的,那趁此机会,向陶北示好,也算是一箭双雕了。

  孙湘大喜过望,拍案道:“好,就这么办!”

  第244章 联盟

  朱瑙宣布称帝之后,最咬牙切齿的人非陶北莫属了。

  他筹备了那么久,花了那么大功夫,扶持一个小屁孩上位,为的就是抢占“正统”这面大旗,为他争取更多权贵的支持。谁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朱瑙竟然抢在他拥立朱新之前率先称帝了!

  按说陶北早就知道朱瑙也是姓朱的,也自称是皇室血脉,他早该提防有这一手。可是从几年前朱瑙就造好了势,却一直没动静,使得陶北都以为他暂时没有称帝的打算,结果就这么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朱瑙这一称帝,陶北费劲心血做的准备就都成笑话了。他想尽办法把浔阳侯一脉的血统往嫡系上靠,可他再怎么靠,比得过朱瑙是先先帝的私生子么?

  当然,他可以口诛笔伐说朱瑙是个冒牌货,他也确实这样做了,这或许可以有损朱瑙的威望,但对他自己也并没有多大好处——从旁支末系里挑一个小孩做皇帝这种事,别说明理的人了,就是乡野村夫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要是没人争抢,还能借口说确实没别的人选了。但跳出来一个哪哪儿都更厉害的对手,他的理由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可风声都放出去了,该做的准备也都做了,更何况陶北没有别的选择。于是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他找人写了十几篇檄文痛骂朱瑙是个欺世盗名之辈,然后还是风风光光地在邺都给朱新举办了登基大典。

  毫无疑问,他准备了更长的时间,也忍痛花了大价钱,邺都的这场登基大典比汉中的要盛大许多、铺张许多。但在这种情况下,越是铺张,反倒越显出了他的心虚。背地里招来多少耻笑和议论,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好在就在陶北气得咬牙切齿又拿朱瑙毫无办法的时候,长沙派遣的使者来到了邺都……

  ……

  “孙府尹想请将军与他联手一起攻打江陵?!”众幕僚听到了消息,全都面面相觑,惊讶不已。

  “将军,此事靠得住么?”有幕僚小心翼翼地问道。这可是件天大的大事,万一有误,可不是开玩笑的。

  “我有孙湘亲手写的信,你们先看看。”陶北脸上是遮不住的喜色,取出信交给众人传看。

  孙湘想邀请陶北与他共谋江陵,如此大事,他当然极其重视。他亲手写了封信,派出手下官职极高的要员出使邺都,并且送来厚礼表示对陶北的敬重。

  幕僚们纷纷传看孙湘的手信。这封信真可谓拍足了陶北的马屁,先是夸赞陶北过往的功绩,又说陶北扶植新帝登基是天命所归,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新帝的尊敬,表示愿意俯首称臣;但紧接着,他又在信里痛斥朱瑙是个诳时惑众的大骗子,满口狂言、无视法纪、逆行倒施……骂朱瑙的篇幅几乎超过了对陶北的恭维,可见他对朱瑙恨的情真意切。再往后,他又提出了想请陶北与他联手出兵江陵,并罗列联手了种种利处。

  众幕僚看完信,陶北又把长沙府使者的说辞如此这般告诉众人,众人这才几乎可以确定,孙湘邀请陶北共伐江陵,的确是诚心诚意的。

  这让众幕僚有些哭笑不得:要知道为了拉拢孙湘,陶北可是使出过不少手段的,孙湘却一直推诿拖延。一直以来,孙湘虽然不敢摆明车马地和陶北对抗,但他也没有放弃争霸的希望。

  如今两边都称帝了,孙湘也算看清时势了,他现在选择投靠陶北,未见得是他对陶北有多服气,从他的信里就可以看出,主要的原因还是是因为他恨朱瑙!毕竟要不是当初败在朱瑙的手里,没准现在占据半壁江山准备称帝的人就是他自己了!

  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孙湘此人小肚鸡肠,难成大器啊……”

  不过孙湘难成大器,对于陶北来说当然是件好事。

  有人立刻起身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只要拿下江陵,便可封住蜀军东出之路;若再攻下关中,便可将蜀人遏于大巴山南,将军可得天下矣!”

  蜀地再怎么富裕,也只是个交通闭塞的四塞之地。朱瑙之所以有望争夺天下,还是因为他早早攻略了关中,又夺取了荆州,打通了两条出蜀之路。只要能把这两条路封住,哪怕不能彻底消灭朱瑙的势力,也足够把他按死在蜀地老老实实做个偏安的小诸侯,而不是跟陶北争夺霸权。

  其实这个道理谁都知道,陶北早就对江陵和关中两地虎视眈眈了,可他之所以一直没出手,是因为朱瑙几年之前就很有远见地在关中发展了,如今他在关中扎根已深,又有潼关之险,想打下来绝不容易;而荆州虽是朱瑙新得的,或许扎根不稳,但旁边有个长沙府,陶北想打荆州不经过长沙府的同意是很难成功的。

  而现在,孙湘竟然自己找上门来,要跟陶北一起瓜分江陵府了!

  陶北道:“长沙府的使者说,若能成功夺取江陵,荆州与公安、石首等县归长沙府,而峡、归二州归我。你们觉得如何?”

  孙湘虽然表达了自己愿意向陶北拥立的朱新称帝臣服,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表面的立场而已。这世上没有几个人会像谢无疾那样心甘情愿地交出权力,孙湘也只是表示他不会再跟陶北争夺号令天下的霸权,而不代表他会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可得的利益。所以若双方联手出兵,还要先明明白白地把事成之后如何瓜分战利说清楚。

  马上有人反对道:“这不成!长沙军羸弱不堪,若要赢取江陵,还得靠我们出力。那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将军务必要拿下荆州才是!即便要分,也该按长江为界,北边归我们,南边归他们!”

  “没错!荆州扼长江之险,务必要由将军收归囊中!”

  “那孙湘可真是奸诈狡猾。说是请我们共谋江陵,最后好地方他自己占了,只分给我们一些鸡肋,天下岂有这么美的事?”

  毫无疑问,江陵三州之中,荆州才是人人眼红的肥肉。朱瑙占的是这里,孙湘眼热的是这里,陶北想抢的也是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