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5节(2 / 2)


  ……

  卫玥被放归之后自去思考利弊得失,朱瑙通知了官府不必再去追踪他的下落,若他找上门来,则引他进来见面。做好这安排之后,朱瑙便将卫玥的事情抛到脑后,暂时不去理会他了。

  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他花费心思——便是非奸粮行的扩张一事。

  翌日,他将阆州城参与粮行经营的商贾们全聚集起来,又与他们进行商议。此番不为了别的事,只为了他希望能比原先的计划更快速地令非奸粮行扩张。

  做生意这事情光急是不行的,人手和本钱都有限。如果非要急,那参与经营的商贾们自然就得增加投入了。

  朱瑙既然要改变计划,肯定不会空手套白狼。他在制定新的计划的同事,也对原先的约定做了一些改动,许给了商贾们更多的好处。算账这件事情本就是朱瑙的拿手强项,他所允诺的好处与商人们增加的投入而言,必然是令商人有赚的。而商人本就趋利而生,于是商议进行得倒也十分顺利,众人很快达成了一致。

  商议完事情,从州府出来以后,几名商人便聊上了。

  李绅奇怪道:“话说最近是出了什么事么?朱瑙怎么忽然心急了很多?”

  张翔道:“对啊,前不久跟咱们商量的时候,他还说希望在两三年内把粮行开倒全蜀。今天忽然就把计划提前到明年一年里了。他这是受什么刺激了?”

  有人忽然一拍大腿:“哎呀!不会是明年又要发洪水了吧?”

  马上有人反驳道:“你瞎猜什么呢?明年不可能是个涝年。”

  “那难道是旱灾?或者蝗灾?想想上回朱瑙提前屯粮的时候,就是闹了天灾。这回不会又来吧?”

  李绅无语道:“扯哪里去了?你真把他当算命的了啊?他怎么可能每回都把天灾算准?”

  一名纨绔悻悻道:“你别说,朱瑙这人做事还真灵得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

  李绅:“……”

  会发生天灾的猜测多少有点开玩笑的意思,可众人想了一圈,确实没想出究竟有什么事情能跟朱瑙忽然急于扩张粮行扯上关系的。

  张翔道:“这寒冬腊月的啥事都没有啊?要非说最近出了什么大事,也就只有何大将军的那件事了。朱瑙想扩张粮行,跟那事儿能扯上关系吗?”

  “不会吧?京城里出的事,跟咱们有什么关系?难道这事儿会对蜀地的形势造成什么影响?”

  “这……能有什么影响啊……”

  众商人一片茫然。朱瑙的意图,这还真不是普通人能轻易猜到的。

  过了片刻,还是李绅率先打破沉默。他一摆手,不耐烦道:“算了算了算了,扯这些干什么?不去想它了!”

  张翔好气又好笑道:“还不是你先挑的话?”

  李绅撇嘴:“那我现在不聊了还不行么?越聊越头大。什么天灾人祸,什么国家大事……我就不是操心这块的料!反正我现在是看明白了,做生意么,朱瑙确实是厉害。跟他唱对台,那是要赔本的;跟着他一起干,那就有钱赚!就这么着吧!”

  一众纨绔面面相觑。以往跟朱瑙最合不来的就是这李绅,谁想到尝了点甜头以后,变脸最快的也是这家伙。

  李绅笑道:“走啦,我们一起喝花酒去啊!”

  被他这么一邀请,纨绔们也接二连三放下了那些烦心事,一起勾肩搭背地朝勾栏的方向去了。

  第76章 绵州开业

  五个月后,绵州的第一家非奸粮行顺利开张了。

  在开张之前,绵州城里的老百姓就有不少人已经听说过非奸粮行的名号。这非奸粮行如同它的名号一般,不奸不诈,做起生意来十分公道。不光价格公道,货物的品相也公道。正因如此,粮行扩张极快,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已在蜀地十州之中的五州遍地开花。

  于是还没开张的时候,城里的老百姓就有不少已满怀好奇与期盼,想看看这粮行是否真如传言一般。

  而到了开张的那天,许多人大清早就跑到粮行门口来排队。队伍越排越长,渐渐绕过长街。

  有不知情的人从街上路过,看到排队的盛况,不由被吓了一跳,赶紧上前询问。

  “兄弟,这是排什么的队伍?”

  “你不知道?今天非奸粮行开张,刚开张有开业酬宾,粮价可比平时便宜不少呢!”

  “什么?!非奸粮行开到绵州来了?”

  “对啊,你还不知道?”

  “哎,我最近出了趟远门,昨天才刚回来,完全没听说这事……他们开业酬宾,酬几天啊?”

  “这倒没具体说,应该不会太久吧?反正现在的价钱是真实惠,赶紧买吧。万一结束了,可就没机会了!”

  “也对……那我赶紧回家拿钱去!”

  这绵州虽不像当日的渝州那样被贪官奸商把粮价炒得太高,可便宜和实惠谁不喜欢?于是乎,店外的队伍越排越长,转眼就排过了两条长街。

  ……

  有人欢喜,便会有人愁。此刻,城里最发愁的自然是从前的那些粮商了。王六便是其中之一。

  王六在城里经营一间小粮铺,已有好多年了。绵州城里没什么大的粮商,都是他们这样的小本经营,店铺有自己的熟客,生意不说有多好,至少附近所有街巷的老百姓都上他这儿来买,稳定得很。这些年来他的生活小富即安,他也很满意。

  然而这一切,随着非奸粮行的进驻,突然地被改变了。

  原本前几天王六听说非奸粮行要到绵州城里来开店,心里其实也没太慌。这城里的粮商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辈,大家都普普通通地做生意,价格与质量都差不多。因此生意的好坏全看店铺开在的方位。老百姓为了图方便,肯定是找就近的店铺买。因此他满心以为,只要非奸粮行不把铺子开到他门口,他的生意还是有保障的。

  然而等非奸粮行真开张的时候,他才发现事情并非如此。这非奸粮行的招牌弄得太响了,老百姓们本就喜好热闹,哪怕是为了看看热闹也愿意跑过几条街去。更何况,非奸粮行开业酬宾的实惠也是真的实惠。于是乎,粮行一开张,老百姓全都不嫌远地跑去了,王六的粮铺遭遇了数年以来以来从未遭遇过的冷清,几乎完全没有客人上门。

  这让王六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晚上王六关了铺子回到家里,刚进门,他的妻子刘氏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地问道:“回来啦?今天铺里生意怎么样?”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