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552节(2 / 2)


  就,有点憋屈。

  骤然狭窄的赛道,限制了余乐手脚上的动作,视角的余光看见靠过来的阿道夫,这一瞬间,给人一种仿佛马上就要撞上的错觉。

  自从来到世界赛场上后,在洲际杯里常见的故意碰撞反而看不见了,有实力的运动员更加爱惜羽毛,绝不会给人留下手脚不干净的印象。

  所以余乐知道,阿道夫不是要撞自己。

  但碰撞,正是障碍追逐的风格和魅力。

  余乐这一瞬间已经分析出来,自己在进弯后,板头会和阿道夫的板头撞上。

  除非自己滑出旗门,亦或者阿道夫终止占道。

  所以与其期待对手的放弃,不如自己解决!

  复杂的念头在一瞬间形成,余乐控制雪板再拧动一个小小的角度,耳边传来“唰”的一声响,左外侧的板刃擦过旗杆细小的钢丝,发出沉闷的声响。

  再出来,余乐滑在了阿道夫的前面两寸。

  整个赛道,一共四人,顿时以他为首,滑出了一个斜线。

  余乐在第一!

  是赛道的原因。

  毕竟距离不能拉开,弯道受限的不仅只有余乐,其他三人也不好过。

  外圈的克劳斯滑行的距离是内圈余乐的三五倍。

  这是外部条件造成的影响,和实力本身关系并不是很大,再说这里四人水平相近,最终这样的结果也不意外。

  而且在刚刚即将与阿道夫碰上的时候,余乐做了一个当机立断的决定——狭路相逢勇者胜。

  他完全没有管压上来的阿道夫,仅仅是往左边靠了一点点,利用这骤然拉开的角度,形成了一个略微偏向中角度出的技巧动作。

  于是,脱颖而出。

  反倒是阿道夫受到一点点的影响,明显落在了他的身后。

  第一位。

  余乐呼吸难得自由的甘甜空气。

  真是很久没有在这样水平的世界大赛上,滑在前面了。

  迎着风,舞着雪,开阔的视野前,没有挡在自己前面的身影,就连心情都变得开朗。

  当然。

  余乐也很清楚,这样的时间很珍贵,也很短暂。

  就在前面的弯道,他将会位于外圈。

  出去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排位是多少。

  余乐滑在外圈,自然不甘心真的滑那么长的距离,白白浪费时间。

  在进入弯道的时候,他往内圈靠了一点。

  并不多。

  抢道也有技巧,又有规则限制。

  他不会去做违规的事,也不会让自己真的横切整个赛道,滑到内圈。能不能成功先不说,这样也是浪费时间的一种。

  一项运动接触的越久,就越是清楚沉于水面下的规则脉络,教练不会指导,队友无法口述,名为“个人经验”。

  余乐进弯的时候,还在最左边的四号道,出弯的时候,就在占进了三号道。

  一个大角度的进,中角度的出。

  算是抢了阿道夫的道。

  两人距离极近。

  阿道夫经验丰富,这样的场面没经历千次也经历过百次,余乐压过来的时候,他轻松控制身体,理所当然的,顺势就往克劳斯那边压了过去。

  弯道出来,阿道夫跑到了克劳斯的二号道。

  克劳斯的位置是这个赛道最好的位置,第一个弯道虽然暂时落在第三名,但他和阿道夫的距离差距不远,到了第二个弯道,他又在内侧,只是往霍尔曼所在的最内弯靠上一点点,就完成了一个小角度进,中角度出的,最为舒适的回转。

  连续两个漂亮的近乎于完美的小回转,克劳斯成功垫定了优势!

  在弯道里他逼慢了霍尔曼,避开了阿道夫,最后从弯道一出来,不瞎的人都能看见,克劳斯超过余乐,成功领先!

  第二个障碍结束。

  新的排位产生!

  克劳斯第一位,余乐第二位,阿道夫第三位,霍尔曼最后一名。

  余乐竟然还能够保持第二名的优势!

  直播间里的观众已经在满足地咆哮。

  这样的结果,自然有着余乐自己的努力,以及克劳斯对这个赛场最为精细的把握。

  事实上,比起针对余乐,那三位才是真的水火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