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439节(1 / 2)





  董维也急了,大声说:“你们都是新手,滑不好正常,自己找感觉啊,别乱来。”

  然而“快班”的孩子们整体表现还是非常地差强人意。

  胆量过大,或者过小是一回事儿,最致命的还是那必定变形的姿势。

  当最后一个“快班”的小队员滑完,叶玺突然回头去看余乐。

  那么目光中好像都是竞争,又好像都不是,深邃的闪烁着智慧,余乐瞬间就看懂了叶玺无法说出口的话语。

  对叶玺微笑,继而转头看向身后的孩子们,说:“奥尔顿教练已经说过了,动作的标准是重点,你们滑下来的时候,不用太快,关键还是动作上的标准。”

  “这个我们没学过……”

  “没关系,尝试一下而已,保持姿势,找好落点,多一个下压的动作就好。”

  “嗯。”

  小队员们到了坡顶出发,余乐、白一鸣和王云龙留在了后面。

  吴琳当先出发,纤薄的身体压出最标准的线条,无论是平路滑行,还是左右回转,从后背看脊背都始终如一,不错!

  到了波浪路段,她不得不降低了速度,但又很好地利用了双腿的力量,跳上一个个波峰,勉强滑过了整个波浪路段。

  自然算不上好。

  但是和“快班”那些小队员比,竟然也不算差。

  要知道这些孩子可是提前训练了十来天,但在“慢班”面前,竟然没有明显优势。

  这就……耐人寻味了。

  旁观的教练员们都沉默着观察,迫不及待地看向下一个出发的队员。

  后面再滑的小队员虽然没有吴琳好,但一个个的小脊背都弓的很漂亮,身体维持着最标准的姿势,哪怕扑倒在谷底,也没有让他们的动作散掉。

  如果说,小队员们的表现还看不出差距,当余乐开始滑后,叶玺的脸色就变了。

  余乐自然不害怕速度失控。

  他的控雪技巧可是经过国际赛场的认证,可以说全世界,比他强的没有几个了。

  因而余乐一出发,就放开了速度,轻轻松松的就滑到了波浪路段。

  他的身体像张弓一样绷着,双腿就就仿佛那射出的弓箭,“嗡”声飞出,弓弦震颤,但弓却巍峨不动,扎实地积蓄出下一轮的力量。

  标准的姿势,就像每次复盘总结的时候,贺川教练不断敲打在屏幕上,点出来的那些身影。

  叶玺的脑海里响起贺川的声音:“看见了吗?看见人家的稳定性没有,我说过多少次了,控制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晃,不要晃,为什么你们就是听不进去?!”

  叶玺突然的就有点窒息。

  看着余乐从眼前这般滑过,看着白一鸣也是这般的从眼前滑过,过去的一幕幕在眼前重演,反反复复地告诉他,就是这样,就应该是这样。

  但是,为什么呢?

  他也一直在练啊,贺川教练也一直在强调基础动作的重要性,他每次滑到这里也会努力地将身体往下压,保证上半身的平稳。

  这个部分,他足足地训练了一年,现在,甚至未来估计都要一直训练,才能够保持这个程度。

  余乐和白一鸣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才练多久,为什么就可以达到他一年的程度,难道真是普通人和天才的差距?

  “啧,倒也像模像样。”董维在一旁酸唧唧地嘀咕了一句,“不过这运动又不是动作标准就一定能赢,最后还不是要看速度。”

  说完,董维胸口挺直一点,“余乐滑坡面障碍技巧的时候,不也和其他人不一样,关键还是看你够不够厉害,输了比赛叫活该,赢了比赛叫特色,你说是不是。”

  叶玺:“……”

  沉吟几秒,说:“用成绩获得话语权,余乐那样的全世界有几个?”

  董维不说话了。

  全世界,还真就没几个。

  余乐和白一鸣轻盈滑过后,“慢班”就剩下王云龙。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作为老队员的代表,王云龙重新练一遍基础,会不会更有效果,这是每一个人都想要知道的答案。

  穿着紧身滑雪服的男人,猿背蜂腰,倒三角的身材将滑雪服绷出彪悍的线条,从山顶滑下来的模样就像一头下山的猛虎,呼啸而过的时候甚至有狂风卷起雪浪。

  他过波浪路段的模样又不一样,依旧很强悍,每一次飞跃都极具有力量感,简直让人担心他脚下的道具能不能承担他的重量。

  在其他人都被他凶猛的姿态吸引的时候,却有一小部人将目光放在他的背上。

  平稳,顺滑,每次飞跃山峰,脊背的最高处都能在半空中划出圆润的线条,就像被看不见的模具固定着,具有最小的风阻。

  王云龙作为老队员,身上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毛病,有些地方贺川看出来了,却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法子纠正,有些甚至都看不出来。

  王云龙是柴明在障碍追逐项目里安排的一张“底牌”,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但如果他不能晋级到更高的赛场,“底牌”就变成了“废牌”。

  加上恢复性训练的时间,40天过去,王云龙在外教的指点下,好像没有变,又好像变了很多,原本艰涩的地方看不见了,这个波浪赛段的表现,当真是如丝般的顺滑啊~

  柴明问贺川:“看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