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87节(2 / 2)


  不过未来可期。

  刑世杰相信只要再给余乐一些时间成长,他一定能够从容完成更高难度的动作。

  这才多久了?

  成长的也太快了吧。

  余乐来到第三个街区。

  第三个街区是一个错落街区,不同的道具高度不一样,中间最高位离地三米,简直又是一个小型的跳台。

  但这里是街区,不是跳台区,所以赛道设计师并没有在下方设计陡坡,甚至为了预防选手硬跳,前面还设计了一个“墙”,用来限制选手更多的去做空中技巧。

  剩余的两个道具,有一侧是非常适合做【大灾难】的长桥,只是可惜位于赛道的右侧,余乐的右边侧方向上桥的成功率一直不高,他只能选择左侧。

  而左侧,正是余乐非常擅长的弧形桥。

  弧形桥位于赛道的左侧,弧形滑出去的方向尽头往右,对准的正好是位于赛道中间“墙”的位置。

  今天很多的选手都选择了弧形桥。

  他们选择这个道具的理由当然和余乐一样,选择这个弧形桥可以玩更多的花样,还能够飞跃“墙”,拿下更高的分数。

  到了这个级别的赛场,所有的基础滑法都被抛弃,怎么滑更好看,花样会更多,才是选手考虑优先的选择。

  同样做出这个选择的余乐,不知不觉间,已经做着和世界顶级高手一样的思考。

  他的能力,更是已经具备了挑战更多极限玩法的程度!!

  更从容!

  更自由!

  更高难度的挑战!

  以及向更高的分数冲击!!

  余乐倒滑来到弧形桥前,从正面90°上桥,脸看赛道左侧。

  才一站稳,又来一个【桥上跳】,180°旋转,面朝赛道右侧。

  身体像是完全感受不到弧形桥的曲面难度,更是轻松通过【桥上跳】这个技巧,为自己寻找新的重心。

  别人看起来是技巧。

  在余乐心里,这只不过是他寻找新的重心点的方式。

  对他而言,【桥上跳】真的很简单,只要长度够,时间合适,他可以在桥上连续完成两个【桥上跳】。

  因而这个技巧正在训练和研发中,当他可以将时间缩至更短后,就是技巧亮相的时候。

  而此刻,余乐依靠【桥上跳】不但重新调整好重心,同时也来到了桥尾。

  面朝右边看的方向,能够让他清楚看见自己接下来会挑战的“墙”。

  这个“墙”就非常简单了。

  就像一个小雪丘,高度不过2米,呈半圆形的扇形状,边缘处特意做出如u型场那样的角度,确保选手滑上去一定会被抛飞起来。

  而在小雪丘戛然而止的另外半截位置,则有一个3米左右的落差,21°倾斜的雪坡大大增加了选手落地的难度。

  这里,已经摔倒了4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在“x-games”坡面障碍技巧比赛,蝉联两届冠军的金·霍喜尔。

  在他第一轮的预赛里,没有拿到有效分。

  随着余乐前两个街区优秀的表现,刑世杰在看见余乐从弧形桥落下,朝着“墙”滑过去的时候,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因为生出期待,所以才会跟着紧张。

  刑世杰对其他选手可不会有这种感觉,哪怕是女子组谭婷的比赛,他的心情都远比现在放松。

  他的目光在随着余乐飞出去的瞬间,脚趾头同时也在鞋里狠狠地蜷紧,指甲几乎抠破袜子,刺入到鞋垫里。

  跟着一起用力。

  落地给我稳住啊!!

  余乐在空中翻腾。

  他好像总是在翻腾。

  同样是一个向左侧的侧面翻腾,正是他最擅长的动作,所以为什么不用?可以稳稳拿到分数的动作,为什么不用?就因为自己经常用这个,就不用吗?

  当然不行!

  他现在完全就是世界赛场的新人,裁判对他的水平还没有更加准确的评估,也没有详细到了解他有哪些弱点,哪些更不擅长。

  当然就要打铁趁热,突破自己挑战极限这种事,还是等他拿下成绩,再度挑战的时候尝试吧。

  余乐做着重复的动作,却丝毫不敢大意,因为这个位置的坡度相当地陡峭,他的训练的时候经常会在这里摔倒。

  一个单手的【日本抓板】就够了。

  【日本抓板】也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抓板动作,虽说手是抓同侧板的内侧,手腕需要贴上脚后跟,但重心偏的并不大,目前算是余乐完成度比较高的一个抓板技巧。

  稳中求变化,稳中求胜。

  不去一口气挑战太难的动作,在自己的实力范围内做出安全的变化,是余乐用来区别这个跳台和上一个跳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