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76节(1 / 2)





  一直滑到桥的尾端,就是一个450°的【麻花】下桥。

  过去三个月,余乐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比赛是最好的训练场,在高压力下,余乐的进步也非常快。

  只不过到了他现在的程度,已经很难做到才转项时候那一日千里的神奇,一个更高难度的新技巧,就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而且余乐现在更重要的还是稳定基础和技术融合。

  三个月前,做450°技巧时,他必须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蓄力,所以整个上下桥的技巧,就像是拆分开的一样,并不是非常的连贯。

  如今他已经可以将450°的下桥和【麻花】融合在一起,在原本的难度上更进一步。

  这个技巧,已经属于绝对的高级玩法儿。

  余乐完成的还相当轻松。

  顺利完成第一个街区的动作,速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余乐看向第二个街区的挑战。

  这个街区太像他在龙起雪山比赛时候的布置了,第二个街区的“核心道具”,就是一个竖躺在高台上的“墙”。

  唯一的变化只是原本黑色的圆筒状“墙”,贴上了白色的“世界杯”logo,那是一个类似于乌比莫斯环一般的金色带状设计,环上印有“20xx年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世界杯”的英文字样。这个logo也会印在分站赛奖牌,以及赛季总积分冠军的水晶球奖杯上。

  余乐认为自己不断去参加比赛,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现在基本已经见到所有的道具,并且都去尝试完成过。

  眼前的“墙”,自然也是他曾经挑战过的道具。

  不能从正面上。

  而且将它设计在第二个街区,显然大赛组也并不是很想让选手挑战正面。

  正面很长,超过3米的长度,选手需要很快的速度冲上跳台,才能够有足够的空中飞翔距离。

  以此刻余乐滑出去的速度,最多只有一个翻腾的时间,长度也就两米左右,他就必须落地。

  大赛组必然有他们的考量。

  侧面上台,横飞过赛场,显然是一个很美妙的画面。

  种种数据之下,余乐必须滑侧面。

  雪板被控制倾斜,在速度的冲击力下,斜刺向犹如小小u型池的跳台,在身体抛飞的瞬间,向后跃起。

  身体蜷成一团,翻腾一周。

  同时伸出手臂,单手摸上那金色的logo,隔着手套好像都有某种灼热的感觉传递到他的手心,深入皮肉地烙印。

  早晚要拿到它!!

  翻腾。

  身体回正。

  余乐双脚落在地上,朝前继续滑出。

  再往下走,便是跳台与道具交汇的区域,这里有两个半片的小型u型池,像是一对翅膀,分立于第三街区的两侧,中间则是两座黑色铁质的长桥,从上往下看,便犹如大鸟的身体,正飞翔在飞雪连天的世界里。

  余乐对u型池始终不行,所以根本不多考虑地只选择中间的道具。

  一个双梯形的平桥,和一个断桥。

  之所以说这个赛场有点像龙起雪山的赛道设计,除了在第二街区出现了“竖墙”以外,第三街区的断桥中间也加入了“箱子”。

  余乐从正面跳上断桥,转眼就来到了断桥前半截的尾端。

  他没有在上桥的时候做技巧,正是因为他计划在下桥的时候完成一个技巧,断桥毕竟太短了,三米的距离滑过去不足一秒,就算是盖伦也不可能跳动两下。

  余乐旋转180°,类似于一个【桥上跳】,落在箱子上。

  “呲”的一声响,在耳边炸起,发出让人头皮发麻的声响。

  箱子很短,但滑起来很过瘾,“呲呲呲”声音让余乐每次都乐此不疲地“呲”它。

  待得来到箱尾,余乐猛地跳起,成功落在断桥的后半截上,继续往前滑去。

  落地的时候,他用了一个270°的反向着陆,是为了让裁判看见他更多的能力。

  同时,他也打算用反方向的倒滑,挑战第一个跳台。

  第一个跳台是三分馆,左右两侧和中间,跳台细长,选手并不能够在跳台上做出弧形蓄力,也算是一个硬性规定。

  要不去左右两侧的跳台努力完成两周转,会被扣90°的周数,要不就来一次男人的挑战,选择正面跳台吧!

  余乐很男人。

  他选择了正面的跳台。

  身体被朝着空中直直抛飞出去的时候,他确实感觉到了这个跳台的不友好。

  滑雪的时间长了,余乐就像每一个滑雪者一样,越来越会借着跳台玩些小技巧,让自己能够借助跳台积蓄更多的力量,以保证空中部分的难度。

  但这个宽度不过1.5米的跳台,显然就是为了限制他们这些小技巧而存在。

  裁判想要看见选手更“硬”的东西。

  真正的空中能力。

  空中技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