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52节(1 / 2)





  柴明掏出手机,一边快速思考,一边通过电话,安排起了工作,身后的嘀嘀咕咕再没必要听,余乐懂他,便能稳定一部分的队内情绪。抬眸看向天空的时候,总觉得这心情啊,就像云层后面的太阳,正一点点地破开,照出。

  ……

  骤然多了二十来人训练就餐,训练中心那边压力也有点大,双方通过翻译器,费劲儿巴拉地沟通了很久,直到快到地方才把所有事项安顿下来。

  徐婉教练被叫过来带女队训练,柴明将男队员划拉到自己面前,视线扫过就安排好了去处。

  训练肯定以主项为主,孙毅和白一鸣去了u型场地训练。空中技巧那边人最多,谁叫这是华国的强势项目,再加上程文海和石河,路未方就必须去那边盯着。倒是坡面障碍技巧,这么大的国家,就余乐和周晓阳两个人能拿得出手,孤零零地坐上了缆车。

  柴明雷厉风行的安排结束,转身就进了楼里坐镇中军。

  他是总教练,这些队员无论男女,又是否抵制他,只要他还在这个位置上待一天,他就得管。

  余乐和周晓阳坐上缆车,周晓阳回头还在看柴明:“柴总去哪儿了?”

  余乐说:“楼里有个教练区,拿个望远镜就能看见全场。”

  “哦。”周晓阳还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却闭上了嘴。

  今天来训练中心训练的队伍格外的多,临近比赛,说好开放的赛场又推迟,运动员都得找地方训练,人数比平时多了一倍,到了坡上一看,队伍排的都看不见头。

  啧啧啧,这效率哦。

  不过好在今天不是一个人,有周晓阳在旁边,等待也不变的不再难熬。

  又过了十分钟,女队才姗姗来迟。

  于是余乐再一次旁观感受到了世界冠军的魅力。

  就好像谭婷一露脸,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她似的,打招呼攀谈,有人干脆让谭婷到他的位置,自己转身就往队伍后面走,极尽地表现出了绅士风度。

  “谭婷人气好高。”周晓阳一脸羡慕,“而且她哥也厉害,世界数一数二的极限运动员,京城比赛的时候我看见他都来给谭婷加油了。”

  余乐听着,又想起了那个被大雪追逐的身影。那视频程文海找来给他看过,真是惊险又刺激,谭季胆子大的敢包天。可也真的帅极了,热血又激情,飘逸勇猛的身影,在余乐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谭婷盛情难却,才上来就滑了下去,坡顶上的男人都在为她吹口哨打call,同为运动员却像一群狂热的粉丝。

  谭婷初来乍到,却也表现神勇,所有道具都上了技巧,流畅完美地滑到了底。

  “嗷嗷嗷嗷嗷!”

  余乐耳边跟炸雷了似的,叫的他忍不住挠耳朵。

  这些叫喊的人,是因为喜欢谭婷吗?还是真的心甘情愿让谭婷这次比赛再拿冠军?他们就没有女性同伴和女性队员也在参与竞争吗?

  这些,都只是尊敬。

  对一位有实力者的致敬。

  不提那同样凶猛的谭季,只说谭婷,在这片大雪山下,确实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谭婷的出现拉开了狂欢的序幕,之后滑下只要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运动员,都会得到掌声和尖叫。

  待得到了水木朝生,这男孩儿“人来疯”的双臂举起,比了一个“爱心”的形状,在一片起哄声中,潇洒滑下。

  这样一看,好像又不讨厌了。

  为什么啊?

  因为人强啊,性格也不是真的讨嫌,至少对水平还不算差的运动员,都还算和颜悦色,还会装嫩卖萌,自然有人气。

  余乐感觉到这几日自己所有的不适,都源自于成绩不够,距离这些人所处的平台太远。

  人家没有针对你,仅仅是无视你而已。

  加油啊!

  余乐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这样被忽视的日子一定会过去!

  ……

  八天后,“滑雪欧洲杯”即将开启。

  滑雪是一个小项繁多的比赛,其中包括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其下小项若干,整个比赛下来,会产生将近五十枚金牌。

  与滑冰、现代冬季两项、雪橇、冰壶等等,成为整个冬季运动的主要比赛项目。

  不过滑雪是一个对场地要求极其苛刻的运动,户外专业的赛道和雪的质量都和选手的成绩息息相关,因而滑雪类的比赛很少能够在同一个地区完成。

  这一次,在奥国举办的“滑雪欧洲杯”,则是难得可以在一座雪山上完成全部的比赛项目,高质量极具有挑战性的赛道和高水平的赛场,吸引全世界的选手报名。

  作为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滑雪世界性赛事,备受关注。

  余乐他们已经上山训练了一周多的时间,并且基本做到了对当地环境的适应,今天他们将正式前往基茨比厄尔小镇入住,直至完成全部比赛。

  说起基茨比厄尔这个拗口的名字,在华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在欧洲却如雷贯耳。

  这里雪厚坡缓,到处都是顶级的高山滑雪雪场,举办过将近80次世界级滑雪锦标赛,山上一年365天都有雪,每年至少200天可以滑雪。

  而且这里拥有世界第一赛道streif滑雪赛道,中间几个路段被认为是超难度的滑雪赛道。

  滑雪爱好者宣称,在呼吸停止前,此生必须来一次的地方。

  本次“欧洲杯”的赛场,正是设在世界著名的“基茨比厄尔雪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