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37节(1 / 2)





  周晓阳虽说出国比赛,逢比必摔,但对国际赛场的基本看法还是有的。余乐确实成长的很厉害,但他就像是用少数优势的部分去疯狂拉扯自己的平均水平,整个人的“数据表”就像个扁直的“箭头”,发育的极端不平衡,还有很大失衡翻车的可能。

  所以第二轮的比赛,他就稳扎稳打,在街区只滑自己完全掌控,并擅长的270°上下桥的技巧。

  只是从侧面上桥变成正面上桥。

  从正滑上桥,变成倒滑上桥。

  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能力,给裁判看见更多的自己,不是一定要拿出多么惊艳东西,但我的“底子”就在这里,这就是现在的我!

  “比上一站比赛进步了很多啊。”

  所有参与过上一站比赛打分的裁判,在心里都这样想着。

  更稳定了。

  上一站比赛还有些磕磕绊绊地滑,如今变得丝滑般的流畅,不再担心会失误后,看余乐的比赛好像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看他“玩”的开心,自己也跟着开心。

  紧张的比赛,因为余乐的从容和正确地保留,显得多了些不一样的色彩。

  余乐滑到底,分数很快出来。

  76.50分。

  没有第一轮高,但依旧比孙毅和周晓阳的分数高。

  是的。

  目前为止,两个的高分都是余乐的。

  为什么?

  是他能力特别强吗?

  ……

  直播平台的实时留言区里也在讨论这件事。

  余乐的分数与出来,留言区就炸了。

  【第二个高分!!乐神太牛了!!】

  【求科普,我没觉得他难度很高,比起第一轮要差不少,而且最后一跳,确定他只跳了1080吧?和孙毅他们不是一样?怎么给这么高分?】

  【孙毅第二跳台就1080了,余乐第三个跳台才1080,这是有黑幕吧?】

  质疑的声音响起,很快就有人开始解释。

  【孙毅第一个街区落地不干净,第二个街区动作重复,这些都会被扣分。】

  【余乐全程滑的都很流畅啊,流畅还有难度,为什么不给高分?】

  【也不是多高吧,比起第一轮叼炸天的分数,也才76分,怎么就有人在叫黑幕了?】

  这样的讨论,余爸爸余妈妈也看见了,自然又急又怒,却又不懂该怎么为儿子申辩。

  儿子新练的这个项目,他们实在太陌生了啊!

  就在这时,那个叫房姐的终于发言了。

  【房姐:1,孙毅有失误,2,余乐难度不高,但却基本没有重复上一轮的动作,他在展示自己全方位的能力,3,一定要说黑幕,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难度储备”这个名词。】

  余爸爸余妈妈一看见房姐终于说话,一边松了一口气,一边跟着重复:“难度储备?”

  【难度储备?】

  【难度储备?】

  【????】

  【难度储备是什么?】

  【房姐:坡面障碍技巧因为来自于极限运动,所以没有难度系数分,那么分数的依据来自于什么?】

  【房姐:来自于平台的水平上限和水平下限,举例国内比赛平台平均最强水平是270°上下桥,1040跳台周数,那么谁更先做到450°上下桥,1440跳台周数,那么谁就做到了难度突破。同理,世界赛场的水平又是另外一说。】

  【房姐:周晓阳同样的难度,他滑了多少年了?同样是270°的上下桥,滑了三年的他,和余乐只用半年就达到这个程度,甚至突破到“麻花”,能一样吗?】

  【房姐:再次重申,坡面障碍技巧是极限运动。】

  【房姐:所以现在看懂裁判打分机制了吗?我们只能看到眼前这一场比赛,裁判看见的却是选手近来几年的成绩。因而余乐和孙毅在难度差不多的情况下,余乐分高的原因就是他的整体印象分会更高。】

  余爸爸余妈妈看的聚精会神,连那之后的比赛都不看了,边看边点头,两口子还低声讨论,迫切的想要了解儿子的这项新运动。

  直播间里也一大堆崇拜声。

  【这是大佬。】

  【专业讲解,感谢科普。】

  【但没有系数分,更容易出现黑幕吧?】

  【懂了,却更担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