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86节(2 / 2)


  就要轮到他比赛了。

  陌生的出发点裁判,对他可没有什么好脸色,催促一句:“33号准备。”

  余乐点头,站在原地。

  裁判看他。

  余乐示意,他不打算再往下走,他就要在这里出发。

  这里距离旗门还有将近五米的距离,这里没有赛道平整员处理雪面状态,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也没有规则说不能从这里出发。

  比赛规则只是说道:选手必须从旗门后出发。

  这里当然也在旗门后。

  出发点裁判多看了余乐一眼,虽不明白他的选择,但还是点头,同意了他的请求。

  更何况是一名很优秀的运动员。

  现在裁判组都在讨论这个才转项四个多月的选手,在他跳水队的背景下,以及今天比赛那堪称惊艳的发挥,哪怕最后摔倒,依旧在他们的心里,烙印下一种,可以称之为“传奇”的形象。

  今天比完赛,裁判群里,一定是这位会成为话题的最核心。

  因而,余乐在做出这样的请示后,这位出发点的裁判还挺期待他的表现。

  雪面平整员离开,裁判手里的对讲机发出“可以比赛”的声音。

  “出发。”

  出发点的裁判发出指令。

  余乐深呼吸一口气,在原地使劲跳了一下,用着骤然加快的速度穿过旗门,向着他需要挑战的区域,疾驰而去。

  速度果然比第一次快!

  这正是他需要的速度!

  余乐的目光看向第一组道具上的弧形桥。

  就是你了!!

  上一轮就想“上”你,这次多滑五米,终于有机会了。

  滑的多,余乐对速度的感知也变得敏感,哪怕只是快了两三迈,他也能够有隐约的感觉。

  风在呼啸。

  雪还在下。

  风裹挟着雪花,拍打在他的脸和唇上,一瞬间针扎似的冰冷,然后又扑簌簌地落下,落在帽子上,落在肩膀上,发出“哒哒哒”的声响。

  滑雪镜后的眼微微地眯着,焦距凝固在一处,头脑也因为比赛的原因,而变得空前的清醒。

  他的目光定在弧形桥,自己预定落上的位置,一口气深深吸入,就在滑雪板脱离跳台,飞上空中的同时,身体拧转。

  技巧上桥!

  第一个道具就上弧形桥!?

  艺高人胆大。

  因为有第一轮的成绩兜底,余乐敢于挑战更高的难度。

  很多人,就连弧形桥都不敢上。

  他们是滑不完全程吗?

  并不是!

  而是有失败的几率!

  在重要的比赛面前,能够完整的滑完全程,并且拿到分数,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但余乐不但直接选择了弧形桥,他还技巧上桥!

  当他旋身上桥的瞬间,就已经有裁判在心里大声喝彩!

  大胆的飚雪吧!放肆地造作吧!就算失败也无所谓,拿出你的勇气,让我看见你更多的能力!!

  踏上弧形桥的余乐身体微微前倾,与脚下的弧形铁桥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余乐对弧形桥有种天然的天赋,他很擅长处理弧形桥的弧面结构,他好像天然就知道自己应该立在什么角度,身体摆出什么姿势。

  他对弧形桥唯一的需求就是速度。

  在这样的桥面上,如果速度不够,即便是他,都无法滑到最后。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在远离旗门的位置出发。

  哪怕多那五米的距离,也能够多提升一点速度。

  他需要速度,一鼓作气地抵达尾端。

  而他做到了!

  技巧上桥,不但容易失去平衡,也会因为角度问题,影响速度。

  他没有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