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321节(1 / 2)





  只是,完成也有个前提。

  就是惯性足够,抛飞的力量足够,高度足够。

  毕竟这算是一周半540里顶格的难度了。

  也不是说轻松到小朋友就可以随随便便完成。

  因而,对各方面都有一定要求的动作,放在第一跳上,未免就有点勉强。

  让孙烈做,第二个折返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只是从未在第一跳上去做过。

  这已经和惯性没关系了,完全属于原地硬拔,才能完成的技巧。

  要更高的爆发力,跳的足够高,转的足够快。

  毕竟这种向后拉伸的抓板方式,转的是大圈,需要的时间可比其他的动作难多了。

  可就是这样孙烈都不愿意去碰的动作,杭峰硬生生在第一跳里完成了。

  不但完成,还完成的很好。

  起跳的位置恰到好处,落点也精准到脚下像是长了眼睛,看不出来太过勉强的地方,这一跳不但成功为杭峰获得了更高的分数,还让他获得了更大的动力。

  只能说,小孩儿特别认真吧。

  孙烈扬眉笑了一下,觉得杭峰的表现有点出乎意料,作为一个世界冠军级的选手,应该明白资格赛不需要动用全力的战略,毕竟状态这个东西,有时候一旦用掉了,后续就会比较乏力。

  孙烈笑着,目光追着杭峰的身影移动,看着他第二跳高高跃起,一连串的数据就如同字幕一般在脑海里流淌而过。

  孙烈笑不出来了。

  后手抓板头,空中翻腾一周,加偏轴转体两周,落地再来一个半周的转体,反向落地。

  咦!?

  第二跳可以完成三周半这个动作的吗?

  如果说第一跳,还在孙烈的实力范围内,勉强一下也能做出来,那么第二跳的这个难度,就算他勉强也做不出来了。

  杭峰的实力在暴涨。

  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不过就是出去转了一圈,参加了第三站的联赛,再加上不到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吗?

  别说一个“洲际杯”,在国际赛场上,在第二次折返就去拼三周半的情况,也不多见。

  毕竟,也不是必须的。

  三周才是这第二跳的合理范围,就算多半周,裁判也不会给出超过0.5的加分。

  关键是很难做到啊。

  孙烈其实很清楚杭峰早晚要超越自己,或者说这次的比赛,杭峰会在自己的上面,他已经做好了“前浪让后浪”的准备。

  只是杭峰的表现出乎了他的意料,也超出了他的实力后,从容的心情就被破坏了。

  第二跳就感受到被后辈碾压的感觉,可不好受。

  孙烈脸上的笑容收敛,一边看着杭峰的动作,有点后悔。

  果然,第三跳,杭峰没有出乎任何意料的进入到了四周。

  非常轻松。

  高度太足了,他用倒滑的方式起跳,内刃翻滚两周,加两周的偏轴,1440完成的快如闪电,整个人似乎还没完成空中的抛物线,就已经松开抓板的手,等待落地。

  算是四周一个顶格的难度吧。

  所以接下来要到四周半了吗?

  第四跳做四周半,并不算离谱,孙烈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可以在第四跳和第五跳连续完成四周半。

  思维的速度很快,u型池的折返也在不知不觉间,快到大脑无法更仔细思考的程度。

  杭峰第四跳,再落下。

  孙烈上一秒的思维还没落下,杭峰却已经冲向第五跳的舞台,残留在脑海里的印象,犹如重播的慢动作一般,在脑海里烙印下一个接一个的影子。

  一、二、三、四……咦?只是个四周吗?而且还是一个难度不算特别高的四周?杭峰想干什么?

  疑惑方才从心里升起,下一秒,远处那高高飞在半空中的身影,却已经在孙烈的大脑里,烙印了这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画面。

  向高处抛起的年轻人,将身体紧紧地团着,翻滚转动出让孙烈格外陌生,又格外熟悉的姿态。

  直至他从抛物线落下,将身体舒展开来,等待落地,他的身后仿佛还拖拽着一连串的残影。

  向内翻腾的一周被拉的很长很长,与此同时身体还做着转体的动作,一周两周三周,便是1440的周数。

  难度至此并不算多高,在这最后一跳孙烈也可以轻松做到。

  可这个部分杭峰完成的太快了,快到好像只用了孙烈完成这个动作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剩余那过于漫长的等待时间,让人觉得困惑而不安。

  这样就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