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极限大佬一心向学第283节(1 / 2)





  冬季运动项目一个是冰,一个就是雪。

  华国的滑冰队组建的早,而且滑冰训练和比赛的占地都不算太大,所以训练场就建在市里面。

  滑雪队一开始是零散组织,哪个项目的训练资源简单,就先训练哪一项。

  就比如自由式滑雪队的跳台项目,只需要一个百米多长的雪道,上面架上一个“跳台”,就能训练比赛“跳台滑雪”。

  接着各大雪山的滑雪场有了越来越专业的雪道,就又有了“高山滑雪队”。

  再后来国家大力投入滑雪运动的发展,又有了全长500多米,落差在150的“坡面障碍技巧”和全长120米的“u型池技巧”这类更为专业的训练场。

  一直到小项目足够多了,国家再将所有的滑雪队按照奥运比赛规则进行分类,最终分成了“国家单板滑雪队”“自由式滑雪队”和“高山滑雪队”等滑雪队。

  国家滑雪场建在京城的六环外,气垫基地就更远了,已经往理论上存在,实际上还没有开发建设的七环方向靠,是真真正正的郊区。

  杭峰拖着行李住进了国家队的宿舍,本该是双人间的宿舍现在他一个人住,房间还维持着他上次离开的模样,但是干净的,队里的阿姨经常会帮他们打扫卫生,床上的用品也被洗了换上,闻着还有烘干后淡淡的熏香。

  杭峰到了宿舍,静悄悄的没人。国家队队员都在滑雪场那边训练,要吃过了午饭才会回来。杭峰知道中午这顿得自己解决,放下行李就又出了门。

  再回来,宿舍就热闹了起来。

  滑雪队的宿舍条件真不错,新建的东西肯定比老房子好,一个队住在一栋楼里,男生女生分开两个楼道口,窗洁明亮房间大,每层楼的楼道尽头还有一间专用的洗衣房。

  杭峰回去正是热闹的时候,训练一上午的国家队员也不嫌累,在不同宿舍串来串去,时不时的就从某个宿舍里爆出一阵笑声。

  进了楼里,杭峰先上二楼,按照记忆寻找孙烈的宿舍,拜拜码头。

  一个窜寝室的兄弟正好出来,冷不丁看见个陌生人出现,脚步定住细细打量,下一秒反应过来:“诶?你回来了?”

  怎么说呢?

  杭峰对国家队本来是没什么感觉。他一个人惯了,他爸妈也因为他哥的事,特别宠他,所以从小到大几乎没过过集体生活的杭峰,对这种环境很难产生眷恋感。

  可对方来自本能地说上一句“回来了”,瞬间就让杭峰有了一种受到欢迎的愉悦感,紧绷的脸也舒缓下来,有了笑容。

  这哥们儿的名字杭峰也不知道,但对方却已经在问完话后,热络地靠过来,惊喜地问他:“什么时候来的啊?吃过晚饭了吗?你滑板速降的比赛直播我还看了,厉害啊杭峰,三破纪录,我都不敢想,你是这个!”杭峰看着对方竖起的大拇指,忍不住地笑。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啊。

  俗人自然不能免俗。

  随后,左右两边的宿舍里探出几个脑袋,都一脸惊喜地看着杭峰。

  “诶?回来了?”

  “我就说快回来,赛都比完了还不回来能行?”

  “杭峰,老范可想你了,你知道他咋想你的不?隔三差五看的视频让我们写总结,那么多总结,他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啊!一天想你八百遍!”

  夸张的形容逗笑了一帮人,杭峰也笑了。

  他和这些国家队员不熟的,真的很不熟,可对方并没有给他不熟悉的感觉,这种亲昵热络自然的态度,比起五班的同学也不差了。

  走廊上的说笑传的更远,更多的人走出来,最后就连孙烈都一大步从宿舍里迈了出来。

  依旧一样让人听着舒服的招呼:“哎呦,杭峰回来了?比我想的晚啊,滑板速降比完不都过去大半个月了吗?你这是要把老范急出一嘴的泡啊!”

  杭峰一路回应打招呼的人,快步来到孙烈面前,到了面前站定,几分腼腆地喊了一声:“烈哥。”

  “诶,在呢。”孙烈笑迷了眼,“来屋里坐。”

  孙烈屋里还有个同寝,是葛俊宇。

  华国单板滑雪队成立的时间不算长,也就八年的时间,葛俊宇是第一批国家队员,选进来的时候年纪小,如今还算是在“当打之年”,只不过当年队里的“一哥”退到“1.5线”,估计退役也就这两年的事。

  孙烈23岁的年纪正好,以滑雪运动员状态保持的好,30岁还能征战世界赛场来看,他就算早退几年,也还能再当个三五年的“顶梁柱”。

  这两个人一个和杭峰没什么竞争关系,另一个则已经“佛系”缺失竞争心,对于杭峰的到来自然是真诚欢迎。

  杭峰把带来的礼物给了他们,多的也让队友给分了下去,双方相处的非常融洽,都过了午睡的时间话还没聊完。

  最后是杭峰主动提出离开,运动员每天的运动量大,午休能够很好地恢复体能,影响大家下午训练就不好了。

  离开的时候,葛俊宇对杭峰说:“你下午就别去训练了,不少日用品需要买,明天正式开始气垫的训练再来不迟。”

  杭峰想想也是,托两位师兄向范总请假,告辞离开走廊上已经静悄悄都睡下。

  回忆之前见过的人,确认是没见过董杨和傅宏伟这两人,看来他们和自己在出国名额上算是“针尖对麦芒”地干上了,两个人的敌意非常明显。

  下楼的时候杭峰还在想,自己确实落下了很多,明天训练估计要被暗暗比较,指不定还要来个“下马威”之类。

  稳一稳,忍一忍,比赛开始之前,自己一定能追上超越。

  果然,第二天开始上气垫训练,在训练结束了教练指定动作之后,其他人都在休息,董杨和傅宏伟就开始各种四周半的技巧动作练习。

  因为不用考虑落地问题,一做一个准,接二连三的各种都来。

  他们完成一个,就有国家队员起哄,“好诶!!”

  再完成一个,又有人起哄,“厉害!!”

  接着就有人的视线

  往杭峰的脸上飘。

  希望杭峰站起来和董杨他们比的意思太明显了,倒也不是要欺负杭峰,纯粹是双方“有你没我”的竞争性太强,其他没有参与资格的人全部变成了“吃瓜群众”,恨不得双方能真刀真枪地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