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节(2 / 2)

  冬至那天,顾府的人来扬州过完了庚帖八字,定下了瘦马过府的日子,不料寒冬腊月千里冰封,鸨妈妈亲自带着人从扬州远道而来,紧赶慢赶,终是在洞房花烛夜之前赶到了长安城里。

  鸨妈妈暗自得意——多亏她做生意有手段,留余地,当年大发善心从小秦淮河救上来尚在襁褓的孤女,将这千娇百媚的孤女留在明月楼金尊玉贵地养大,此番歪打正着,攀上了金枝儿,千里姻缘一线牵,得了顾府老夫人的青睐……那可是两万两白银!放眼整个扬州,谁家的瘦马能卖到如此价钱?

  鸨妈妈正喜不自胜,从锦轿里传来一个声音,“妈妈,还要多久才到?”

  这声音又柔又媚,好似扬州三月柳丝花片里的黄鹂娇啼,听一声,就能叫人酥了骨头,软了身子。

  鸨妈妈忙笑着冲锦轿里道,“我的好姑娘,你可听见方才的话了?往后的日子有的是指望!你呀,耐点烦,咱们就快到将军府了!”

  鸨妈妈心中美滋滋,就连脚步都漂浮了起来。

  病秧子怎么了?只要沾上辅国大将军的光,就够他们明月楼风光上十年八载的!

  陆茗庭端坐轿中,听着轿外传来的交谈,攥紧了衣袖。

  她萼首微垂,头上斜簪的鎏金步摇微微晃动,看不清玉面上的神色如何。

  世人皆知,扬州明月楼以瘦马闻名天下,里头的姑娘个个千娇百媚,姿容惑人,无论是做妾做婢,皆能惹得家宅不宁。

  陆茗庭是明月楼里最的出众的一位,在吴侬软语的扬州地界长了十几年,生的桃花眼,樱桃唇,琼鼻秀眉芙蓉面。

  和明月楼的众多瘦马不同,她是淸倌儿。

  十几年来,她不曾陪酒,不曾待客,到了出阁年纪,也不曾游湖泛舟,招揽权贵,整日所学,便是琴棋书画,丝竹管弦,治家管账,坐卧姿容,枕上风情……一句话以盖之,便是“如何为人妾室”。

  鸨妈妈待她这般“好”,并非是出于心疼或怜惜,而是打着奇货可居的心思,指望她清白之身长大成人,好卖个大价钱。

  如今鸨妈妈如愿以偿,攀上了京城顾氏,将她卖给顾氏的庶子为贵妾。

  身为女儿家,谁不愿嫁得良人,度此余生?陆茗庭自小熟读诗书,身为瘦马,却通明义理,自然是不愿卖身他人为妾。

  可偏偏她的出身摆在那,扬州瘦马是贱籍,身契握在鸨妈妈手里,除非嫁人从良,拿到寻常老百姓户籍,否则此生都难逃娼门。

  陆茗庭心中莫名的难受,心肝肺如被搅成一团,一口气哽在胸头,上不来,也下不去。

  她安慰自己,今日一嫁,就当报答鸨妈妈十来年的养恩,也能借此机会摆脱贱籍,获得良籍之身。

  陆茗庭轻轻抬手,将茜色帘子挑开一丝狭窄缝隙,目光透过朦胧的窗纱,朝轿子外头望去。

  扬州和京城相距千里,人情风物皆不同,方才下船的时候,她想看看京城的风貌,奈何积雪太厚,天地一色,什么都没看清。

  这座繁华城池楼台林立,到处都白茫茫的,像极了她的未来,不知道指向哪里,通向何方。

  方才听外头的轿夫议论堂堂辅国大将军的功勋和威名,这一切与她何干呢?说句大不敬的,若是那庶子身子骨不中用,来日宾天,她一弱女子,便又是身似浮萍,无依无靠。

  纤细的莹白指尖搭在窗沿轻颤不止,过了半晌,陆茗庭终是收回目光,拂落了茜色帘子。

  ......

  顾府,次院。

  崔氏饮尽一盏茶,面露不耐,随手指了一个婆子,“扬州的人迟迟未到,你兔子带上几个人去迎一迎。”

  婆子躬身领命,带着几个小丫鬟挑帘子出去,下首的姚二夫人笑道,“顾夫人这是等不及见新媳妇了?”

  崔氏捏着帕子掖了掖唇角,眉间泛着愁,“本以为我那继子年后才回来,不料竟是提前班师回京,实在叫我措手不及!”

  “我那继子如今居功甚伟,风光无两,带兵入了皇城,没进府宅,不曾下马,便被太监直接请到禁廷述职了!当今圣上晋封他为辅国大将军,各色赏赐如流水般送回府中,我看了只觉得胆寒!往后我们这孤儿寡母的日子是愈发不好过了!”

  崔氏和顾湛名为继母子,实则积怨已久。

  顾氏历代出文臣,顾父当年官拜二品宰辅,可惜顾母早逝,留下顾湛一个年幼的儿子。后来顾父再娶崔氏为继室,诞下一个次子,那次子胎里有不足之症,多年来一直病病歪歪着。

  俗话说得好,没了亲娘,亲爹也成了后爹。

  当年崔氏嫁入顾府,对年幼的顾湛百般苛待,顾父竟也无动于衷。后来顾父宾天,崔氏一手遮天,将整个顾府收入囊中,当时,顾湛才堪堪十三岁。

  父母俱丧,家业被继母弟弟侵占,少年如白鹤折翅,孤立无援。

  谁料,少年一腔血性,为了脱离继母魔掌,竟然断了顾氏的文治家学,只身从军。顾湛以白首之身建功立业,从行伍一步一步走到辅国大将军之位,用了整整十年。

  崔氏亲眼看着当年自己百般苛待的继子成了位高权重的御前红人,成了声震朝野的辅国大将军,说不害怕,那是假的。

  顾湛此人心狠手辣,城府极深,沙场上以一当百,杀人如麻,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诸多雷霆手段,令人闻风丧胆。

  现在的他,已经远非当年那个任人拿捏的少年。

  姚二夫人正端着一盏六安茶,回想起崔氏和顾湛的旧日仇怨,脸上神情意味深长。

  当年顾氏也算书香门第,高门大族,崔氏身为继室,逼着顾氏十三岁的嫡子去参军,京中谁听了不叹一句恶毒?

  ……

  雪势渐收。

  轿子转过南门街,迎面便是两尊威武雄健的石狮子,上有一匾,上书“顾府”二字,三扇对开的兽头大门前,婆子带着丫鬟和小厮等候在此。

  望着锦轿行到跟前,四个小厮忙上前,自轿夫手中接过轿子抗在肩头,绕过正门,从东偏门抬入府中。

  复行了半刻的功夫,轿子在垂花门前落地,丫鬟掀开茜色帘帷,躬身道,“陆姑娘,咱们到了。”

  几乎是东偏门阖上的一瞬间,有铁蹄铮铮自远而近,路人慌忙避让,纷纷行注目礼。

  这一行人俱着重甲,腰佩长剑,身形如虎豹,眉间杀气浓重,皆是久经沙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