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末篇 落幕(1 / 2)

末篇 落幕

? 这年的秋天来临时,旻元寺在大和尚裴宗的主持下,重新振兴。

裴宗不喜欢朴树,爱那些秋天开始黄了叶子的银杏。

银杏小道通往山脚,秋风一吹,满眼通黄,僧人走向山脚,像走进一幅金色的画。

很安静。

历史上的旻元寺,在江洲的泽心岛,远离市区,不染红尘。

鼎盛时期的旻元寺,出过不少高僧。

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法堂,藏经阁等一批楼堂。

法界*,人天瞻仰。

每逢法会,僧人便早早起来撞起晨钟。

寺内的大和尚穿着黄色僧袍。

斜系百寿主衣,率领身穿玄色僧衣、斜系袈裟的僧侣进入大殿。

众僧手执手鼓,木鱼,禅钟等法器,相对分班站立。

大和尚洒净拈香,引磬一声,于是众乐齐作。

在梵音奏鸣中,僧众唱赞念诵经文,其声悠扬起伏,犹如潮声。

在念佛声中,不时叩首拜佛,行礼如仪,一派*肃穆。

可惜旻元寺毁于火灾,至今只剩下一座空殿和少数厢房。

(此段为唐老斋版本《枕鹤记》,史上,到了晋一代,山中多庙宇古刹。至于像上段这种描述,似乎过于华丽。毕竟秋妃的时代,和尚们似乎还没有穿上如此华丽的黄色僧袍——————一朵注解)

这年的秋天来临时,旻元寺在大和尚裴宗的主持下,重新振兴。

裴宗不喜欢朴树,爱那些秋天开始黄了叶子的银杏。

银杏小道通往山脚,秋风一吹,满眼通黄,僧人走向山脚,像走进一幅金色的画。

很安静。

木鱼声声里,有谁的心事。

又,哪一记木鱼声,顺着风吹,传到人的耳朵里。

那个敲着木鱼的是裴宗吧?

据说,他品德端正,禅学精深,目光深隧。

这一切,只是裴宗的职业。

最要命的是他年纪轻轻,身材风流,相貌英挺,唇红齿白。

最是那浅浅一笑,意味无穷,却又仿若轻风吹起涟渏。

这个?

这个才是要命的。

(以上版本为春山一朵的,是为江洲近况。罗莉到了江洲,时局流年不利,从高原之巅来到低海拔地区,佛法无边,罗莉知道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可以教化的。一个有的畏惧的民风是可以教育的。但鉴于她特殊的身份,是国家干部,唯物主义者,当政者。所以,她不能亲自督办旻元寺的建设。

但结果如此,她是相当满意的。

至于说裴宗和尚唇红齿白,这出自于寺庙开门那一天,山门口拥来无数看客,潮水一般。看客们夹杂在香客之中,有人说,呵呵,裴大和尚是个青年高大英武之人,许多人是看抱着看明星一般的态度来凑热闹。言下之意,这个裴大和尚荷 尔 蒙满格,更有人说他唇红齿白,是个小鲜肉。哈,这是媒体人说的。经营自媒体的算不算是媒体人?

但裴宗笃信佛教,这点才是硬条件。

长的好看,这,也许是香火旺盛的原因之一吧。

但,已经遁入空门,一心皈依佛门,又哪里会被英挺男人{和尚也是男人}迷的乱七八糟,可见,进寺庙的除了烧香,还有看景观人的。这年头,人们总是更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钟嵘《诗品》里的一个境界,委婉,估计快要被人们厌弃了。委什么婉,不就是扭捏作态吗?装的。——————一朵又注解)

江洲的秋雨啊,才入秋,雨下到昏天黑地,悉悉瑟瑟,雨丝风片,飘一阵,歇会又飘一阵。江洲的天气热衷于上雨。

也许与山川地形有关吧。

一刻也不停,仿佛雨在赶路,又有什么雨神一类的在挥着鞭子赶着。

秋雨,性子急了点。

秋,成熟的秋大可以从容的。

从容不迫是一种淡定的美。

秋不是最有诗意的吗?

好吧,江洲虽然重回泽国,却也没有出什么祸事。

这就阿弥陀佛了。

秋妃的汉白玉雕像放在市中心的老秋妃园里,置于湖心岛上,隔着秋荷,听听那些冷雨,有些诗意。有些失落。

秋,就是这种调子。

让人想起岁月久远的东西,故人,故乡,往事,曾经的恋。

在宜侯巷的这一头,巷口直接与繁华主干道连着的这一端,是颜涵珍的珠宝首饰兼特色商品店。

在实体店纷纷倒仆的电子时代,这个特色店,生意异常红火。

朱绣离开江洲,去了马来西亚做富少奶奶。久而久之,这边店全交给了颜涵珍。

妖娆还在店里,后来,有个家境不错的公子对她穷追猛打。

妖娆头脑一热答应了,可是,公子的母亲,也就是妖娆未来的准婆婆在江洲是位教师,朋友相对多些,开始的时候,为儿子高兴,毕竟妖娆美的很,很养眼。可是,后来,通过交谈,老师妈妈觉得这女孩智商不是一般的低啊,问到受教育情况、家庭成员一律打哈哈。

可是,妖娆的傻白甜是时下男孩子们比较偏爱的一种,暂时男生还不想分手。

老师妈妈为了让儿子放弃跟妖娆在一起,使用了三十六计里的不知道哪一季,硬是让公子知道了妖娆的真面目。

是坐山观虎斗?还是隔岸观火?隔空打牛?

一朵严重不知道三十六计是些什么内容。

妖娆恋爱没谈成,低调了一些日子。

颜涵珍的珠宝店,朱绣占了不小的股份。

朱绣要是不拿这固定的股份,涵珍姑姑是不答应的。

说实话,没有朱绣,这店不仅办不了,也开不下去。

陈辰终究放弃了写什么《秋妃传——一个宫中女官的日记》,而是改写腹黑无比尖酸刻薄透顶的《中国教授的整盅术》,整盅?这比较符合高智商的陈辰。原型嘛,动动脚趾头也知道,就是那个拄着拐杖,弱不禁风的唐教授。

唐国钧。

呶,就是他,重新坐到养老院的唐教授,正坐着太阳打着盹呢,他屁股底下坐着的,居然是一张藤椅。

这,很中国。

据说,陈辰的网络小说《中国教授的整盅术》,在国外什么网上连载,起初人气并不旺,但后来,经过国内某家网站的推波助澜,在某BBS上连载红了,点击过了1000多万,后来,国外某影业公司居然要拍电视,主演唐老斋这个角色的演员都选好了,是台湾的一个年过70的老帅哥演员,一时,网络小说《中国教授的整盅术》,日点击达到30万以上。

最先拿到转载权的网络,在公开章节后,从第10章起,约3万字后就开始设置VIP,促进网站人气飙升,并带动了网站的知名度。

陈辰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于此同时,陈辰的实体书《中国教授的整盅术》,在海外风靡,300万字的纸质书,仅台湾就一版再版,陈辰靠版税把自己养的非常滋润。

一个中国女孩,哈佛女博士的逆袭之路,传奇般地诞生了。

许多只知道《哈里波特》女作家靠一本而暴富的读者,领略到了中国女生同样的传奇故事。

可是,人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条件,陈辰京都最牛掰大学毕业,山西某区文科状元,哈佛博士……对史学有超乎寻常的兴趣。

最后,给陈辰加上一条:巨无聊,巨孤单。超有业余时间。

一时,埋首网络创作的中国姑娘、妇女、大妈、奶奶、婆婆、老头子们忙的不亦乐乎,起早摸晚,蓬头垢面,迷迷糊糊,街上不上,店也不逛,饭也不做,娃也带不好,都奔网络小说的创作去了。

毕竟,这比博彩的赢面大多了,何况还出名。

大国之风,爱好学习,勤俭持家的优良美德,无意中达到顶点。

且慢,涓若居然也知道陈辰红了,红到发紫。

这其中是不是有涓若的功劳呢,毕竟他那年春节回江洲,百忙之中仍旧搜了不少秋妃的资料给她带到了美国,并快递给了陈辰。

陈辰那时被秋妃迷得不行,望穿秋水一般朝思暮想,想得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后来,有一次,陈辰在微信上留言涓若。

问到了唐老斋的财务秘密。

至于为什么一向守口如瓶的涓若会告知唐老斋的财务情况,盖因为几点:

1,颜涓若不是唐老斋的理财顾问了。

2,颜涓若是生意人了,陈辰与涓若私下有什么交易。

3,颜涓若经商后,做人的底线一降再降。

4,唐老斋不能再骗人了。

5,唐念约通过闺蜜颜涵珍做涓若的思想工作,涓若同情唐念约的个人遭遇,热血沸腾,伸手援助之手。

6,最关键的是,那一天,涓若知道自己的老妻怀上了宝宝。兴奋不已。于是什么都说了。

总之,陈辰凭她深厚的古文功底,超出于一般写手的高智商,以及哈佛学生的成功捷径,通过《中国教授的整盅术》,她一跃而为网络大咖、大神,段位之高自己都呆掉了。

在北美南部一个公立刚刚改为私立的大学,她在教学之余,大量的时间用于网络小说的创作。

通常在没有课的一天里,陈辰会给自己准备一个大比萨,饿了咬一口,喝的是自来水。

人家美国自来水可以直接引用。

陈辰的高度集中的创作状态,像清风一样,把她送到成功的云端。

体重随之增加到200斤,由原来的180多斤。

在随后的一年里,陈辰的网名红了,挤进前二十大收入最多网络写手的名单。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陈辰的成功不是偶然。

她这样的智商与经历,想在哪个领域发展都不晚。

谁让人家拼命呢,智商又摆在那里,不会打折。

朱绣回到了京都。

晏瞳笑笑:你呀,不是做富太太的料子,那些良家妇女尚且不能眼睛一闭,跳进那深渊苦海,你又何必!

晏瞳看情况透澈,看人更准。

在朱绣跟她说,自己有男朋友时,晏瞳就约法三章,这些年朱绣生意所得,全部投入到晏家的新公司,新公司执掌人由颜涓若担任。

为什么?

这有什么为什么?

颜涓若无父无母,只有一个年事很高,但待遇特好的爷爷。

涓若没有私心。

外遇?

晏瞳面对朱绣的质疑,大笑三声:拜托,不是所有男人都喜欢男女之间的那些事,涓若清心寡欲,他能够十年都不近异性,结婚了,做生意,有了家,他怎么会突然转性。

当然,晏瞳眼睛直视朱绣:不排除身边有人勾引,不过,终究能够出什么事呢?

朱绣那个气。

姐夫?

朱绣从来不肯叫涓若姐夫。

仿佛不叫人家姐夫,涓若就不是晏瞳的丈夫。

不过,朱绣就没有担心过晏瞳知道点什么吗?

还是她历来抓大放小,不跟别人计较芝麻绿豆大的事。

结婚前男人是男孩子,想怎样都行。

结婚后,男人是自己的。

这才是最要紧的。

晏瞳在中央机关任职,有权,有势,有人脉,这些都不算事,关键是她总是料事如神,思维缜密。

这一点,朱绣也不差,可是,人站在什么高度,就是什么格局。

晏瞳在涓若面前就是如来佛,他跳不出她的手掌心,朱绣就做不到。

怎么努力都无用。